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從三國學管理

 在這次的共識營,我們安排了一個向歷史學管理的節目。

三國是一個歷史很豐富的年代:

  1. 漢室衰敗。群雄並起。
  2. 恢復漢室及自立為王的兩派各擁其主。
  3. 諸侯兵力差異懸殊。勝者在策略與謀士齊備。
  4. 能識人者得天下。

因此,從三國中,優先選出主管日常管理的觀念主題(點選連結,可以直接觀看):

  1. 對待同仁不要歧視,要一視
  2. 要用對的人,才能夠做對的事
  3. 只要能改過前非,用人要不計前嫌
  4. 主管要廣納建言,但卻要獨立思考
  5. 員工幕僚不要妄論上級決策
  6. 主管不要畏懼失敗,要重整旗鼓
  7. 錄取員工不可以貌取人
  8. 老闆的參與是最大的支持
  9. 了解員工,取長避短
  10. 主管授權並以身作則
  11. 建立自己的品牌能見度

11個主管能力訓練的主題,我以PPT簡報的方式提供,在簡報中有三國人物的背景提要、影片的主要觀念、影片欣賞,以及問題反思等四個部份,很精簡,歡迎同仁自行瀏覽觀看。

為什麼要用三國學管理,因為職場上,有許多與歷史相同的場景,值得學習,我整理這11集與職場相關的情節如下:

1.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規矩立了、說了,並不是起頭,做到才是真正的開始!

  • 許多的規定都存在,公告且周知,但員工或主管視而不見或是未能按照規定落實辦理,等於沒有規定。
  • 所謂落實管理,就要隨時監督細節,是否落實!不要讓僥倖的心態,存在職場。
  • 規矩是不分階級都要接受監督,一旦犯錯,就要接受糾正與對應的處分。

2.用對人,戰力全開。對的人,本身要具備好的能力、好的品格。

  • 要先識人,才能用人,否則只能靠運氣輸贏。
  • 位置要擺對的人。人,擺對位置,就能事半功倍,讓員工有發展。
  • 錯的人,會讓事倍功半,甚至成果歸零。最後累死主管、拖累團隊、搞垮士氣。
  • 人是對的,放錯位置,調整位置就好。人是錯的,擺那都錯,想辦法處理人。

3.對的人,放在對的事情上做事。錯的人,放在哪裡都不對。

  • 用人不僅是看過去的言行,更要以現在的言行,看未來的可用性。
  • 除去他的失誤與弱點,用人是要看強項與長處。
  • 缺點如果掩蓋或將影響優點時,「放棄他」也是選項之一(例如,月亮光亮影響流星觀看,就別存再看見流星的希望了)。

4.建議,終究是還是建議。形成決策要靠自己的判斷去取捨。

  • 工作上,主管常有機會聽到或是徵詢同仁建議。
  • 建議是否可用、可信,仍須端賴主管自己的判斷,倚賴自己的思考,判斷事情的真偽與效用。
  • 員工有建議的責任,主管有採納與否的權限。

5.妄論上位決策、忘卻職場規範、私自更動決策是職場大忌。

  • 建議不被採用,切記要服從,不要浮現不悅不耐。因為自己是幕僚,最終責任不是自己承擔。
  • 謹守本分,不妄言,反思自己的意見與老闆的考量之間的衝突點,是很基本的職場規則與學習。

6.失敗跌倒,要趕緊爬起來,不要停留太久。主管要理性看待失敗,給予鼓勵,恢復量能,重新站起來。

  • 失敗、錯誤乃職場常事。
  • 疏忽考量多元的因素,造成結果錯誤,則要從反思當中,記取教訓,不讓相同的過錯再次出現。
  • 失敗太多次,沒有人會牽你、扶你。

7.外貌是第一印象,確實很重要。要看見外貌下的智慧,很難,但很重要。

  • 外貌是基本。邋遢會錯失機會。
  • 用人者,需要看透表象。怎麼看,將決定你的結果。
  • 比看到外貌更重要的是,你用什麼角度看外貌、看透外貌,看到真正的用人關鍵。

8.信任,是化解無任何訊息時的危機關鍵。

  • 人卻容易以己之私、以己之見,甚至一時感受,就決定自己的做與不做,忘記團隊運作的規則。
  • 老闆或是主管的舉止反應,往往左右牽動整個局面。
  • 一個主管,唯一要做的就是第一個進場、最後一個退場。主管,沒有自由!切莫以自己的喜好與感受,做出選擇。

9.用人,要知道侷限及突破限制的方法。

  • 一個主管,一定要認識自己部屬的優劣與限制,才能夠在對的時候,用對人上陣。
  • 一個未具備打勝仗能力的人,上戰場除了他自己死之外,還連累其他的將士。最好的辦法:提昇他的戰技,不然後就調離前線,免得影響戰局。

10.因為信任,而看見彼此的角色。

  • 主管必須要相信部屬。除非他的言行以無法讓你相信。
  • 機制裡,要存有信任。團隊裡的人,要以團隊的利益,作為最終考量。
  • 一個會影響團隊利益的人,就是他已經破壞信任基礎。

11.說過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麼。

  • 你的信用就是你的品牌。品牌是基礎,是你過去所做的一切。
  • 在職場,要把握做事的機會,不是講話的機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除了盡力,還要盡心

 這幾天的年假因為疫情,有些同仁被我召回來協助處理因應事宜,他們積極任事的態度,讓我想起好些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

盡心盡力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身為主管指導員工得從指導他從盡力開始,當員工具有把事做對的盡力態度時,就會去追求做對的方法,那麼結果就會對!

所以主管要確認員工把事做對!否則,員工做錯事就一切徒勞無功!

當員工事做對了,力使對了,主管就要開始教員工如何用心!盡心!盡心放在盡力的前面,代表盡心比盡力更重要。心力就是一例,先寫心,再寫力。心在上,力在下。

盡心是遭遇困境時的比你優秀人的秘方。盡心,用心是一種做事的態度!員工要學習的是用<心>去思考的方法。有些事情做了,但沒到位,你就會說他做事可能未盡力或沒用心!

用心,就是一種[知道為何]的做事態度!
因為用心,才會懂得應變,讓事情圓滿。
因為用心,才會懂得思考,學習真技術。

一個主管正該做的事,是指導員工盡心。身為員工,除了學到盡力的方法之外,更要向主管學習的事情,是盡心的方法!一旦使心與力的方法具備,做事就順心如意。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策略只是知道真正該做的事

 

策略是達到目的的方法

策略,常常在管理工作當中聽到。但是,什麼是策略呢?因為許多人對這個詞有著不同的印象與想像,所以各自摸索,得到的意義,也就不相同。

試著想想,假設我們想要改變現狀,我們就會想一個作法(或擬定一個策略),改變現狀。所以當我們想要有更多的收入或是過更好的生活時,我們就會想一個方法,要如何賺更多的錢,或是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來換取我們想要生活。這個方法,就是策略。

策略要就是為創造改變所做的努力

所以策略就是「製造差異,產生連結」。在結果上,讓未來與現在不同,或是我們與競爭對手之間不同,存在所謂的差異。進一步說,為了產生前面所說的結果上的差異,我們需要讓我們的作為與結果之間產生連結,也就是利用某一種方法,促進或強化某一些作為,讓結果發生改變。

舉個例子來看:

現狀:有4成的鄉親,不知道我們醫院有哪些科別(結果)。

製造差異:我們想增加30%的鄉親知道醫院有哪些科別醫師是很有名的。(未來與現在不同)

產生連結:透過臉書,加強行銷科別醫師的成功醫療案例。(運用臉書促進知名度)(運用成功案例加強行銷醫術不同)

所以,我們在109年度的工作主題就是:「連結彼此,創造改變」。一旦我們能夠彼此連結,就有機會把差異製造出來,讓未來發生改變,讓未來比現在更好。

讓我們因為改變而贏

所以「連結、改變(差異)」是策略裡,非常重要要素,只有彼此互相連結、組合成一個團隊,透過行動計畫(商業模式)的作用,才能夠確實發生改變,產生差異,進而獲得我們想要的利益。簡單講,策略就是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因為我們這樣努力,所以我們獲得那樣的結果。」經營者就是要讓各項的要素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和相互作用的結果產生。

前面提到各項要素是指各個功能單位,例如放射技師、營養師、護理師、醫師….等人員知識要素,透過良好的連結讓病人的治療獲得良好的改善。所謂的因果關係,就是彼此因為良好的連結及相互作用,所以才能獲得改變。這就回到前面所講,策略就是製造差異,就是彼此有更好的連結(合作),產生力量,改變現狀,所以才能夠讓我們團隊的效率運營的更好。

除了策略,我們的行動更要有強度,把我們的商業模式推動成為一個活的互動畫面,是屬於每一個成員都能夠說的故事,也就是說我們的策略,可以轉化為我們的商業模式,能夠說明企業如何有效運作的故事。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真心,就是那麼簡單

 一如往常,觀察一下在門口執行量體溫人員的作業。

有一位阿嬤,在門口量完體溫後,問了我一句。
「請問一下,你們太平間在哪裡?」

「阿嬤,你要找誰,你收到誰的通知叫你來醫院」

「我的兒子打電話跟我說,我的小兒子在太平間」說完就哭了。

接下來,引導阿嬤到掛號室

「阿嬤,你兒子叫什麼名字?」,「叫……」口語不清楚

「那你電話幾號?」「我…想一下」

「阿嬤,你的身分證給我看一下,我幫你查」

最後,阿嬤用發抖的手從她身上的外套,拿出他兒子的身障卡。

確認身份後,發現是樓上住院的病人。

致電病房確認,「某某某目前狀況是不是不好?有病危要出院嗎?」

「沒事呀,他好好的」

心裡突然放下大石,還好是烏龍…

「阿嬤,你兒子沒有事情啦,他在樓上住院。我帶你上去」

電梯中阿嬤一直哭「阿嬤,你小兒子沒事情啦,沒有在太平間,你兒子可能搞錯了」

「我不知道,他就叫我來看他最後一面,我已經這麼老了,我要比他早走啦」

到病房,專科護理師接到電話後,已在病房等候。

阿嬤一看到專師,馬上抱住她,說「我真的以為他死掉了」。

專師拍拍阿嬤的肩,「沒事喔,他很好 ,你自已看,他剛剛還吃了很多飯」

接下來,負責的主護也到了,詢問發生什麼事,再次報告阿嬤他兒子的狀況,請她不要擔心。

最後,阿嬤終於笑了,上前摸摸兒子的額頭,輕聲的問,「你知道我是誰嗎?」

兒子笑著回應阿嬤,阿嬤則哭著感謝大家。 專師與照護員說「接下來,阿嬤的情緒和兒子的照顧就交給你們囉,我們先去忙了。」

***

我們都有能力完成許多很棒的事,只要讓你自己願意並接受引導,並且讓更多人從你所擁有的才能獲得幫助。一個驚慌失措的老人家我們到底能給他什麼樣的服務?每個人在自已的位置上,多看一眼、多聽一會、多做一點、多問一件,發生在我們周遭就是這些平常事,我們的心態決定這件事情結束的程度。

謝謝我們的行政團隊不厭其煩的透過各種方法引導阿嬤提供完整病人資訊,確認病人的動向。(耐心)

謝謝我們的照護單位在得到訊息後即刻確認病人的狀況,並且清楚的說明及安撫。(安心)

謝謝我們的專科護理師給予老人家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她可以在最無助的時候,感受到我們給予她的關懷、溫暖及回應(感心)。

最後一刻,我們的專業團隊,留給照護員的一句話,「阿嬤就交給你們了,我們先去忙了」這就是團隊,這就是責任,我們在事情告一段落的同時,展現了專業,告知照護員夥伴,我們需要他們持續的協助,我們已經建立彼此信賴的關係(信心)。

問題不在難度,而是在態度。不經意流露的真心,就是這麼簡單而自然。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有洋蔥

 

散播與傳遞

一個主管,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散播!一個員工,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傳遞!

是的!主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散播。散播知識、散播熱情、散播資訊、散播好的點子、好的故事,讓員工持續為服務而努力、而盡責。

為什麼要散播?因為新的想法,新的資訊,就會為群體帶來改變與刺激。在散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激盪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在這過程中,員工的努力被看見,彼此因為溝通,可以得到更多的思考。

感動很簡單,就是對她好一點

日前的一篇文章,轉述一則我們醫院裡發生的故事:

一名老阿嬤悲傷的走進醫院,問著門口量體溫的員工:你們家的太平間在哪裡?同仁問:阿嬤,是誰死掉?叫什麼名字?你不要哭,我幫你查。工作同仁帶著阿嬤走到批價櫃台,查詢之後,發覺病人還在病房,於是打了電話給五病房,找到照護的專師,了解病況之後,回到櫃台前,跟阿嬤說:「阿嬤,你不要傷心,你兒子在病房,正在吃飯,我帶你上樓去看他,你不要擔心了,他好好的啦。」

來到五病房,找到阿嬤兒子住的病房,照護的專師、護理師都來到病房,陪同阿嬤看看他的兒子,告訴阿嬤目前兒子的情況,讓阿嬤放心。阿嬤聽完之後,抱著同仁哭了起來,感謝同仁的照護。

專師同仁看見阿嬤的情緒漸漸平穩,就告訴責任護理同仁,病人跟阿嬤,就交給你們了,下班去了。結束了一場令人感動的服務。

這在這則故事裡,同仁散播著關心,以陪同的方式,讓阿嬤一人到院後,在陪同與交談之間,撫平慌張。我們看見專師、責任護理同仁在接獲詢問的電話之後,彼此傳遞訊息,紛紛趕到病房,給阿嬤送上溫暖,告訴她兒子在住院期間的病況。阿嬤接收到這一份訊息,感到醫護人員傳遞的溫暖,讓這份情得以散播出去,留在阿嬤心中。

感動很簡單,察覺她的需要,就去做!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為什麼直覺下,可以把這件事情從「指引阿嬤前往病房」轉成「陪伴阿嬤一起前往」:

  • 為什麼會用這樣的方式做到照顧前來醫院找尋兒子的阿嬤?
  • 是什麼直覺讓你們這樣做?
  • 你覺得這樣做,阿嬤對我們醫護人員是心存感謝嗎?
  • 如果要散播這樣的愛,你會建議醫院怎樣做?可傳遞這一份愛。

開始做,就是前往改變的路上!我們一起努力!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請講聽得下去的話

 工作崗位偶爾聽到一些病人與工作人員的對話,讓人冒汗!

  • 病人問:「請問你,這個檢查結果是什麼意思?」工作人員回答:「解釋檢查結果是醫師的事,不要問我!」

從法規面來看,這位人員說的沒錯!從情理上來看,這位工作人員有錯!

也有人員在工作上聊天的內容,讓路過得病人或鄉親聽見!

  • 我跟你說喔,我昨天處理一個很爛的病人咧!

從情理上來看,也許這位同仁在處置病人時受到委屈,可以諒解。但從企業形象來看,這樣的表達,造成社區對醫院的印象不好。因為聽見的鄉親,不知道昨天發生的事,但他聽見醫護人員指責鄉親的經過。

我們是人,有思想,有情緒。但我們更有理智。理智讓我們判斷,讓我們看清什麼才是比較好的!。

怎麼做比較好呢?

  • 病人問:「請問你,這個檢查結果是什麼意思?」工作人員回答:「我看一下(把單子拿過來)。這個數據正常,恭喜你。詳細的情形,稍後由醫師來跟你解釋。」
  • 病人問:「請問你,這個檢查結果是什麼意思?」工作人員回答:「我看一下(把單子拿過來)。這個數據有些偏高/偏低。詳細的情形,稍後由醫師來跟你解釋。先不需要擔心。我們會處理/照顧你。」

第二個例子來看:

  • 我跟你說喔,我昨天處理一個滿棘手的病人,花了我二十分鐘,好累喔!(即使被聽到,只是敘述過程上的棘手,而不是用爛來批評病人,讓聽見的病人或鄉親,也覺得醫護人員的辛苦!)
  • 我跟你說喔(先環顧四周,無社區鄉親在旁邊),我昨天花了20分鐘,處理一個很棘手的病人,吼,一天遇到個這樣的病人,就累死了!(這是最好的對應,我們的私事,不需要說給外面的人聽)

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怎麼說很重要:在醫療作業的環境中,你必須說出讓鄉親感到安心、感到希望的話語!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變成服務專家

 你有遇過以下的情形嗎?

  • 與沒有熱情的人說話,會冷死。
  • 與沒有專業的人打交道,會累死。
  • 與沒有服務精神的人應對,會氣死。

用熱誠與態度包裝我們的宗旨【專業。服務。創新】

一個錯誤的人,可以把一個簡單處理的事情,設計成一個複雜的流程,浪費時間,還讓做事的人把時間花費在沒有任何幫助的事情上。

一個不專業的員工,沒有面對問題處理,答非所問的應答,絕對有辦法把顧客氣走,把企業搞垮。所以,用熱誠與態度,來包裝我們的專業服務與創新!

自己培育自己,做到期許全新的自己

你可以說:「他沒有接受培訓,所以不知道怎麼做事、以及把事情做好。」錯了,一個員工進到職場,至少每週,甚至每天都接受來自主管及顧客的要求。不斷的被問、被要求,提供良好的服務,因此,他知道如何做、怎麼做,可以把事情做好。

或許,你遇到的主管,沒有能力把你培養成專家。沒有關係,靠你自己去努力,藉由各種生活上的機會,尋求各種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識、改變態度、培育服務的技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專家,使自己擁有獨一無二的Credit,從中獲得自信與自尊,讓跟你接觸的人,刮目相看。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培育自己成為對的人

 有一則網路故事說了一段面試找出特質的故事:

有一家公司,現在正在針對會計崗位招聘。這天,來了三個面試者。面試官問了他們三個人一個問題:「如果你撿到了五萬塊錢,而有個人自稱失主,並且說他丟的是八萬,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

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女生是這樣說的:「我覺得,如果這個人這麼說,那麼他就是想趁機訛我的錢,我會選擇去報警!」
接著,一個男生說到:「她說的還不是很具體。現在不管幹什麼事情,都要講究證據。我會先找到他丟錢地點附近的監控,證明我自己的清白,然後讓他給我一些錢,當做是耽誤我時間的費用!」
而最後回答問題的另一位女子卻說:「如果他一口咬定自己丟的是八萬,可我撿到的卻是五萬,那麼這個錢可能根本不是他的,我不會給他。」

這三個人,你認為那一個被錄取了!是什麼原因,另外兩個沒有被錄取?如果你是面試官,你錄取那一個,是因為欣賞他那一個特質?

特質有了,潛力就在那裡!

每一個職務,都要有一種特質,才能夠完美的詮釋這一個職務角色。因此,一個人是否適合某一個職務,就是要找出這個人的「適任性」。適任性是什麼?簡單說,就是找出人與特定職務之間的配對合宜與否,如果欠缺這樣的特質,將無法扮演好這一個職務所賦予的角色。
以此一案例應徵會計來看,很簡單的可以看出:自稱失主的人,遺失八萬,與此人撿到的五萬,顯然不是同一件事情。所以無須針對自稱失主的辭辨。適任者,能夠提出眾考官認為的合宜解決方案。不適任者,就是因為他看事情的觀點,只會複雜化問題,一個複雜化問題的人,無法取得該項職務的聘用,或繼續取得留在原任職務的資格。

錄取或任用特質不對的人就是找砸

職場上,每天都在重複一樣的工作,需要時時刻刻,用對的方法、對的態度,高度的熱情與智慧,去面對與處理每天的疑難雜症。如果一個特質有問題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製造者,除了顧客的問題無法被解決,職場還得解決這一個問題製造者所製造出來的問題!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知道?還是不知道的好?

 

知道,真的好嗎?

在職場,會遇到許多不知道的事情。但是,知道又如何呢?知道的如果是一個事實,那還好。如果知道的只是部份的事實,甚至只是個人的看法呢?這種時候,知道比不知道可能還糟糕。例如偏見就是一例!

「我知道」,所以就會以知道的答案,作為決策。知道,往往是一個負擔,因為知道,會侷限思考,進而侷限採取正確回應的行動。

要承認自己不懂,就是一種開放的心態。承認自己不懂,得放下面子,去問、學習。開口問,就有機會爭取新的面子。

面對一個提問,我們至少會看見這三種人:

  1. 第一種:認為自己知道事實,並堅持自己的意見。
  2. 第二種:因為不知道,所以沒有意見沒有想法。
  3. 第三種:因為不知道,所以抱持著疑問的看法。

不知道,有時候,比較好。

哪種好呢?第一種,不好在以自己所見當作事實,並且堅持這是事實。這是封閉的心態。第二種,不好的原因,是在沒有好奇心或是沒有想法,但至少沒有因為面子而胡說。第三種比較好,因為不知道,但還抱持著疑問的看法,願意持續追蹤。

第三種人會有一種習慣:這事情是這樣嗎?目前聽到或看到的資訊正確嗎?這一種人,不會只滿足於別人餵養的資訊(如google或傳播媒介),而會保持自己再進一步蒐集求證,有意識的思考,去檢視聽到或看到的資訊。

經過上述的步驟,就可以接近知道的狀態。「什麼答案是好?」就很重要。透過大量的數據,或是大量的觀察,所得到的答案,就顯著的比聽到他人說或是看到某一部份的景象,當作是事實,更為客觀。

白紙上什麼都有可能!

過去我看過一句話: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不要讓別人隨便在你的白紙上塗鴉。你聽到的,有些資訊是過時的、有些資訊是情境下的產物(例如口罩很缺,是因為疫情導致),有些資訊,是個人所見或偏見。當你的耳朵聽到這些資訊時,不要把這些資訊塗鴉在你的白紙上,要有意識的去注意自己的白紙上,塗了什麼,不對的資訊要去除擦掉。
「是這樣嗎?」,用這樣的觀點開始,從存疑的角度出發去探索。因為保持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這樣的態度,不知道,反而讓你無法採取行動,迫使你停留駐足,思考下一步,讓自己在前進的過程中,多一分謹慎!
平時就要養成收集跟自己專業跟工作資訊的習慣。透過提問,就可以網下去深究挖掘問題的根本。「為什麼、為什麼….連續問五個為什麼」,通常可以進一步知道問題背後的問題,這可以知道什麼樣的原因導致。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聚焦

 年底了,會談比往常多。我們專注在績效:「為了提昇績效,我們真正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Focus On」,讓我們聚焦我們該談論的焦點!「Focus On」,引導我們將資源,投注在會有成果的事項上。

俗話說的:滴水將穿石!Focus On就像是把鑽子瞄準在一個點上面,讓動力在同一個點上面打轉,最終將打出一個洞。滴水,要在相同的地方才能夠有所成效,亂滴一通,是不會看見穿石的效果。

我們和任何一個人都一樣,都擁有24小時,可以有相同的注意力!但專注的人,將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項上,讓成果產生。

懂得Focus On的人,不會拖延。他會先描繪出他要產出的結果草圖,做好布局,然後動手。不會貿貿然地開始,然後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他懂得構思,更能夠反思。

智者說:如果他有一個小時,他會用50分鐘思考,用10分鐘行動!我認為這50分鐘,可以分成30分鐘思考布局,用5分鐘行動,再用20分鐘反思所作所為是否正確,然後再用5分鐘衝刺抵達目的地!

明年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一年。明年要做醫院評鑑,評鑑的結果,反應我們今年努力的結果。明年的工作,更是未來的奠基,是改變未來的基礎。

過去的格局,可能限制了我們的思考,讓我們不懂得改變,甚至我們的作為都受到限制,讓我們守在井底。我們必須反思:在思考上做什麼改變,會讓我們找到突圍之舉。

大家在11月,都練習找出我們的SWOT,甚至寫下我們的SO策略,這50分鐘的思考,能夠帶給我們行動的力量?我們的行動,能否抵達我們的目的地?Focus On,讓我們一起聚精會神,打磨我們的精神堡壘,擦亮我們的招牌,

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歲末的回顧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問問自己:「我們做了什麼?我們沒做什麼?」這一問,就是反思我們該做什麼?做的如何?我們是否該做但沒做?甚至做了不該做的事。

策略在制定的過程中,總是想的比做的多。想的比做的美。但最後,很多該做的沒做。不需要做的,卻做了。該做的,做了卻沒有效果,也不見檢討。

在策略制定的過程中,可以想像這四個層次的事情:

一、非做不可:這一部份多為營運目標。為了營運,該做的事情是什麼?這一個不做,將影響未來的營運,甚至導致營運衰敗。(院/部門/單位),這一個是必做的項目,你一定要找出來做!而且要落實去做。

二、做了最好:找出來該做的事情,因為把它做了可以增進利基。這一部份的事情,多半是不做就可能會讓競爭力不好。這一件事情,現在或許有尚存優勢,或是現在已經處於劣勢。你需要爭取及投入資源,好好的做。

三、可做,可不做的事:這一件事情要很清楚的辨識出來,因為這正在浪費你的資源。有些事,做了,或許一時之間會有好的結果,但長久不見得有什麼改變。所以這一類的事情,不做,也不會有什麼不好。

四、不可以做的事:這與第一層次的非做不可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企業有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做了,將會衝擊醫院經營、敗壞名聲。這可能是一個人犯的錯,也可能是醫院犯的錯。

在訂策略,最怕都針對第三個部份在談論制定。但第一部份與第四部份沒看見、第二部份訂了,但沒做到。

上個月,我一直問:成功,是怎麼做到的?失敗,又是怎麼發生的?這就是檢討與反思。身為主管,你一定要知道。如果成功只是偶然,那麼,恭喜你,真幸運。如果失敗是必然,那麼不會反思避錯方法,失敗只是剛剛好而已。

年度共識營即將舉行。共識營,可以說是找到共事贏的方法,有共識才能贏。所以,我們一起來找共識贏的共識、共事贏的方法。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怎麼做讓大家都滿意

 在生活上,無論你做什麼事,你都會遇到有人唱衰你!也有人,無論你做麼決定,都默默地支持你。

無論他人是支持你或唱衰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至少想做改變。那個想改變的心,會讓你看起來跟以前不一樣。

我想要改變,我可以!這是一句對自己說的話。我可以做到,所以我願意努力!我們可以做到,所以我們努力。我們努力做到我們說的事,我們想的事,讓我們的夢想成真。

未來的市場,是多變的。智慧科技時代所帶來的改變,從祖父輩的眼光來看,那是魔術(民國20年到40年);看在父執輩的眼裡,那是不可思議(民國45年到65年世代)。但在年輕人的世代,這是理所當然。

前幾天看到一個80多歲的喔Z尚,拿著iPhone 12pro,我問他,這隻手機的事情,他告訴我5G世代來臨可以做的事情。聽著他所說的話,我內心想,我老了!我沒有用未來的思維,看待這個轉變在未來的必要性。

我們是社區醫院,社區醫院在未來的社區要扮演什麼角色?你又要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我們是否被過去的自己侷限我們在未來的可能?在未來的精準健康當中,社區醫院及醫療人員都要學習具備什麼知識與技能來充任這一個健康促進者?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危機中的轉機需要辦法!

想辦法是身為一個管理者的基本技能。管理者不能夠等別人提供辦法才去做,管理者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經營者是生意人。生意人要負責賺錢維持企業明日的經營。經營上到處充滿危機,也充滿商機。生意人的眼中,要有商機嗅覺,更要有危機意識。

危機不可怕,因為有辦法解決,就有轉機。一旦辦法應對得宜,就有勝出的契機。所以,危機、轉機、契機其實同時存在,就看你對危機是否拿出辦法來應對。

要掌握時機,拿出辦法,讓危機變為契機,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團隊。

一個團隊要好,要具備:

  1. 危機意識。
  2. 靈活思考。
  3. 敏捷回應。
  4. 連結彼此。

危機意識,讓企業能從困境中脫困。靈活思考,思索各種可行方案,得以充分檢視與反思避險措施。敏捷回應,強調的是效率,在最短時間回應危機的突襲。連結彼此,重視的是導入有效的資源,創造改變。

有了危機意識,不怕危機。有了靈活思考與敏捷回應,則出現轉機。連結彼此的能量,創造再起的契機。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從上游管理,從下游看收穫

管理,講究追根溯源,從源頭管理,戒表象管理,敷衍了事。

上游是什麼?誰是上游?這是問要找誰談什麼事,可以治標也治本。

我們推動平衡計分卡這一個管理方法已經有四年的時間,大家對這四個構面:財務、顧客、流程、成長與學習,也有所了解及認識。但我要問,這四個構面,那一個是源頭或上游呢?

流程構面,大家容易區分,是嗎?從鄉親就醫的順序,就可以知道源頭,是不?彼此的關聯性,讓問題一眼可辨。

鄉親掛號為例,有多少種作業程序,涉及多少人、這些人彼此之間,在作業程序上是什麼關係?發生的問題根源是什麼?如果要解決這一個問題,「我」是什麼角色?「我」要如何著手改善問題?「誰」會對我解決這一個問題有所幫助?

解決問題,從上游開始。這一句話問出了問題意識。擔任醫院的主管,這一個意識,特別重要。問題的意識,決定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兜圈子或繞遠路,做白工。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友善很重要嗎?

 友善,是一個機構的根基。

醫院的服務對象是人。在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讓鄉親感受到我們的友善,來舒緩鄉親因為病痛不舒服的焦躁。換句話,鄉親在病痛之外又遭遇醫療服務中不友善的對待,那真的應驗鄉親對我們的抹黑。

友善,是一種機構的信念。

善念,是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流露出來。在醫院的作業中,我們會有以下的接觸:

員工服務病患的就醫療程、員工服務家屬的陪同就醫過程、員工服務志工到院的協同作業、員工服務員工的內部醫療協同作業。

善念就在這些往來互動的時候,傳遞到對方的心頭,留在心中。

一個新的員工,來到我們這一個大的家庭,成為我們新的一份子,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尤其是我們自己特有的規矩,新人很難理解。資深的員工就可以在新人報到三個月的時間或是這一位員工初次接觸該作業時,資深員工都要向新員工說明,而不是一副我們就是如此的心態或是你都來那麼久了怎麼會不懂的態度,讓新人去適應、去摸索。

一個新的病患高齡的患者,首次來到我們醫院,對於醫療流程、作業規矩、行政程序、環境空間等,都很陌生。此時,我們沒有察覺這是初診患者,就按照「往例」對待,一句話就讓病人懂得自己來來去去,病患或長者一定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此時,我們如有友善的作業,就可以多幾句話協助,讓病人或家屬感到溫暖。

善心,就是一個員工對人處事的修養。一個員工的專業素養透過一個人的善心,呈現在日常的工作上,讓他人感知察覺。善心最容易從一個員工的言詞當中聽出來、從一個員工的語氣感受到。所以,善心是一個員工醫療素養、待人處事的總體表現。

今年,我們特別將友善放在第一順位,就是要求我們從內心開始修養,讓我們的醫療服務用善心對待週邊的每一個人,用我們的行動,改變我們的醫院,改變我們身處的社區與家庭。

我們大家一起來善待彼此、善待我們的鄉親長輩!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品質,就是把好的關鍵做到

 日前在路上,看見一名女性拿著紙巾在擦車子的望後鏡,擦完就將紙巾往路旁一扔,路上多了一張垃圾。這平常不過的日常,丟的人多,撿的人少,路上的垃圾自然就多了。同樣的,如果大家都將垃圾丟在垃圾桶,或者帶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扔,地上乾淨了,生活的人也舒服了。

這路旁垃圾的事情,跟醫院工作有什麼關係?最近在跟同仁提到品質促進,也有相同的道理,品質好的關鍵,大家都做了,品質就好了。業務不夠,大家努力,業務也許就多出來了。相反地,關鍵的事不做,品質不可能好。業務不努力,獎金不可能有,甚至影響經營。

品質要好,必須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如此一點一點慢慢的轉變,從觀念開始,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好好做,才能夠逐步翻轉品質不好、業務不夠的局面。

這點小事,就是我們在撰寫健康產業商業模式時,就特別在那些顧客在意的小地方,琢磨推敲再三的原因。

這次健康產業(醫院)商業模式,我們編寫二十多個跟工作或服務品質有關的運作模式:

  1. 我們問:顧客痛在哪裡?從痛的解決下手,才是顧客要的。
  2. 我們問:同仁要做什麼?從做對的事情開始,才能對到顧客的胃口。不要做些不相干的事情。不對的事,做再多都沒用。
  3. 我們問: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不對的方法,多做也是沒什麼太大幫助。
  4. 我們問:找誰來幫助我們脫離困局?往往對的人,一眼看出或是一出手就解決了。

品質,很難在一夕之間翻轉,必須看清楚做什麼,才能夠離顧客的心近一點。企業經營,要體認一個現實,不努力品質改善的工作,勢必遠離顧客的心,因為沒有人會做一個讓人失望,惹人生氣的買賣。

我知道,指出大家的弱點,心裡總是不好受。但我總覺得,心裡難過是一時的,總比口袋永遠空空的好,因為大家出來工作就是要賺錢的,不是嗎?把問題看清了,好好做,面對問題下手。

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街角的身影與鄰為善

幾年前的一個深夜,地下室忽然傳來巨響,發電機感應到跳電就立刻啟動發電,但是發電機在恢復正常供電後,卻無法停機。本院救護員黃文慶前往查看,並且呼叫工務反應這一個異常。

機電合作廠商接獲我們的反應,立馬從台中趕到醫院處理,將這一個異常排除,還給社區寧靜。但這個時候距離發電機的啟動,已經過了二個多小時,在修復過程中,本院工作同仁一直接獲民眾電話抱怨、到院的責難。

發電機一直依照期程進行保養,但設備零件可能因為老化需要汰除,汰除的時間拿捏確實需要專業的評估與建議。目前已經責成總務課與廠商辦理,避免這一類的事件再度發生。我對於這一點請同仁了解,遇到民眾的反應,除了聆聽之外,也請把話帶到,促成雙方的了解。

在了解事件的始末後,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要如何做能夠降低醫院的衝擊,怎麼做,對醫院最好。因此,我們就在隔週逐一走訪近40戶鄰居,向左鄰右舍說明我們的歉意及因應的處置。

走訪的過程中,讓社區了解院方直接面對擾鄰噪音問題的誠意,鄰居鄉親藉由面對面的說明,能夠理解與諒解。課長及黎葳專員也知道鄰居的想法與態度,大家在下次碰面,都沒有尷尬。

事出有因,找出原因最重要。鄰居在乎的是事件的原因及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我們用行動,證明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與鄰為善!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你可以的

 你可以的!這一句話帶有很大的能量。

是的,當有人跟我說:『你可以!』的時候,就表示對我的肯定與期待。但接下來,要如何做到呢?如何發展自我呢?

首先跟各位分享,在這茫茫大海中前行,首先該做的不是搖動你的船櫓,死命的讓船前行,而是要抬頭看看你的目的地及前往目的地的方向。不知道目的地的努力,只是浪費你的生命或是職場生命。搞錯方向的努力,更是浪費你的力氣而已。所以成功的人士,永遠把力氣花在確認及遙遠的目標上。

在這裡提供三個學習課程,讓你搞清楚目標及方向。

一、專注於要解決的問題

二、願意突破舒適圈去冒險

三、面對失敗

專注於要解決的問題,讓你直接面對顧客給你的挑戰與質疑。我們在職場看見太多職場員工,在面對顧客挑戰或質疑時的閃躲,提出許多華而不實的理由。這樣的人,非但無法解決問題,更失去時間改正自己的弱點,使自己變強。最終,讓顧客看不起,離自己而去。

在面對問題之後,隨之而來的是需要絞盡腦汁去想辦法解決。從根本解決問題,是需要資金、時間、毅力的。在解決的問題中,要與各方人馬合作,排除他們的反對,面對問題及提出解決辦法。這一個過程是不舒服的,更是吃力不討好。事實上,辦法是人想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老闆永遠不會告訴你答案,因為這正是他僱用你唯一的理由:解決問題。

失敗,是努力的過程產物之一。一件事總是由『好』及『不好』所組成的。好的結果會得到掌聲,但你不會立刻得到這一個好,而是從『不好』開始。學會自我判斷什麼是『不好』,選擇『好』繼續努力

你可以的!你可以專注自己的缺點、找出讓自己更好的方法,以及面對失敗的自己,鼓舞自己再努力。在職場,閃躲問題,將使你留在原地打轉,這種打轉的努力,除了你會頭暈之外,不會有任何改變。

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感謝團隊的努力

每個月的一日,就是看看我們上個月業務做的好嗎的時候。每季也是一樣,在季結束後,也是一樣查看業務進度是否達標。業務是否達標,是「量」。我也同時查看業務品質。醫院設有THIS指標,提供我們觀察品質做得如何。量與質代表我們醫院全體同仁努力的結果,以及是否得到鄉親的肯定。

業務做得好,要感謝同仁努力。做不好,更是要找出來哪裡做不好,想辦法斷根。因此我在這裡分享三點作法。但是在閱讀以下三點以前,我認為要先有一個前提,說道感謝與感恩,就是從自己做起,不要扯淡:他都不這樣對我,為何是我要感謝他/她!

有一個典故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就是在蟹籠之中,只要放上二隻蟹,就不會有螃蟹任何一隻爬出來。因為只要有一隻快要爬出來,就會有另外一隻把他扒下來。

要改變與增長我們個人的做事態度跟方法,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認識我們周圍的人,並且感謝他們為我們所作的努力。在因為我們無法獨立完成醫療工作,都彼此互相依賴,所以,無論在動作上或言語上,這樣的感謝之舉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它們對您和接收感謝的人都有好處。 當你完成這一件工作,是獲得到別人的協助而完成,記得即使是小事,您可以在遇到他/她的時候,微笑表示感謝,如果您每天都花時間做些感謝的習慣,這可能是一種簡單改變你跟他人關係的方法。

二、認識所遭遇困境及增長量能帶來的挑戰。今年我們所有人都面臨因為疫情帶來新的挑戰和障礙。我請您寫下至少一個您過去遭遇的個人成長障礙以及藉此障礙帶來的積極經驗。這將使您專注在積極面向的作為,儘管情況不一定能夠獲得控制或改變,但您會更容易培養正向思考的心態。

三、每天留出時間進行個人反思。花至少十分鐘,以反映您要改變的事項清單或目標。寫下您必須做到的簡單舉動,以及您需要改變態度和觀點。當您花時間專注於自己的內心時,您也會經常發現其他受其啟發的人。

我發現對善與感恩的認識越多,就越快樂。我想您會發現它對您也有幫助。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精準細緻的作業能力

在1726期商業周刊刊載一篇由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所寫的:「交待事情的五個步驟」。我覺得寫得很好,所以在此轉分享給我們的同仁,並且說說我的看法。

這一篇文章,是在述說如果你是主管,你要這麼交辦事情。如果你是員工,或是被交辦事情的人,你要這麼認知問題跟這麼做交辦事情!

主管交辦任務需要一個說明及四個詢問。

交辦任務的說明:「清楚說明交付的是什麼事情。」員工要仔細聽清楚交付的事情,並且仔細記下來確認。

接下來的主管對員工有四個詢問,問題分別是(相對的,這也是員工或被交辦任務的主管要回答的):

1.主管剛剛交辦的是什麼事情?(員工你是否聽清楚、沒有誤解、沒有誤判、沒有聽錯)

2.你明白主管交辦你做這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清楚目標,以便有疑惑時,不會偏頗)

3.你在執行這一件任務過程中,會不會出現意外狀況或問題,如果有,你的應對方案和計畫是什麼?(有預備方案,就能夠更準確完成任務)

4.從你的角度來看,有沒有什麼想法或建議,可以讓這件事情更優化?(工作不只是完成主管交辦的任務,更是你的責任,因為透過你的投入而更好被執行)。

一個主管,如果都能夠問、提問、詢問,那員工員工應付得來,應該會越來越強大。反之,一個不願意從上面四個詢問,練習自己的思考能力的,策劃及執行能力的委縮,只是早晚。

我們有許多的工作,被交辦後,都要獨立去完成。無論是護理長職、組長職、主辦職、甚至是基層員工職,差別只是在職務級別越高,要控管或思考的複雜度就越高。換言之,無論你的級別,對於這四個提問,要仔細思考,加深自己的思考深度。

文章看到這裡,你可以想一下,或練習一下,最近主管交辦你的一件事,然後自己思考提問一到提問四的思考深度:

1.確認自己的執行成果真的與主管交辦要求的一樣。那就是沒有誤解與誤判。這可以藉由反問主管,確認交辦的內容而釐清。

2.清楚了解主管交辦的目的。在執行過程中,雖然有一點疑惑,但因為弄清楚目的,想想也就能夠自己修正作法,精準完成。練習在主管交辦任務後方,自己寫下目的,練習思辨這一個任務跟在整個營運中的關係。

3.我有B方案。如果遇到困難時,我能夠以B方案上陣,而不是沒辦法,或以主管沒交辦我去想來搪塞。這一個部份,就是被交辦人自己的責任了。這不能夠問主管B方案是什麼,而是只能夠等主管問,然後自己說B方案,甚至C方案。

4.我有新的建議或執行方法。一旦主管問我有沒有建議,我能夠立刻說出來,然後跟主管討論。這一個問題如果能夠回答出來,就最有深度。

隨時訓練自己具備應付這四個層次的問題,你就具備儲備主管的條件,或是更上層樓的資格了。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精準與精緻

精準細緻,可以說是對於策劃的管理者,最高級別的認可。

論及行銷,有些人可以針對一個大眾市場當中,切出一塊小眾市場努力經營,從中創造企業的新價值,為企業增加新的利潤來源。

要看到這小眾市場,得看到顧客的不滿足之處,找到需求的缺口切入。能夠看到小眾市場的人,對於資料分析、對於貼近顧客心聲,掌握需求,就是察覺的特別敏銳。進一步說,尋求往常的分析路徑,是沒有辦法看到缺口或是契機的。甚至等候主管交辦分析項目,更是沒有新意的。察覺顧客心聲也是如此,等到主管要你去問,那就來不及了。這對應上一篇的詢問四:你有沒有什麼新的想法或建議,把這是情做得更好?你就會啞口無言。

小眾市場,是在紅海中的小塊藍海。因為小眾,所以很特別的,不容易在紅海中被識別。因為小眾,也可能容不下第二家,或是後來者的切入爭食。

小眾需求必須很精準的察覺。接下來談到細緻。我用一句話來描述:所謂細緻,就是以顧客的觀點來看待服務的提供,是很細微的服務照顧。細緻是一種行為,是一個服務作為。細緻不是文字,而是顧客買單。所以精準細緻,是一個將觀念或想法,甚至是企劃,轉變成行動的一個描述。舉例子說:親切的服務要精準細緻,那麼一個重聽的長者就醫的親切服務精準細緻是什麼呢?一個新住民到醫院來,有語言障礙,又要如何精準細緻的提供醫療服務呢?甚至只是一名由診所轉診而初次到本院來就醫,我們的親切服務要如何精準細緻呢?

精準細緻的作為,如果能夠讓顧客買單,才能夠獲得顧客的推薦。因為他會把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這篇文章,不妨想想,你最近的精準細緻的服務是什麼?精準的察覺顧客需求,然後細緻的提供服務\客製化的服務案例。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商業故事要夠好

行動計畫不是只有文字,要有人將他付諸實現,要有去演繹,將他傳遞給聽眾才有用。

我們在商業模式版面中,可以看到通路跟顧客關係這兩個格子,這兩個格子你會填入什麼呢?來將我們的產品提供給你的顧客(小眾顧客)呢?如過欠缺這兩個思維,那還真的是在說故事呢!

所以你寫的計畫,首先要思考,如何傳遞給對方(通路的思考)。

接下來要思考,用什麼方式與你的顧客維持良好關係(顧客關係的創造)。

一個欠缺通路的商品,是賣不出去的。你的商品只會堆滿倉庫,最後都成為庫存品。想法、計畫或企劃案也是一樣。不能夠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或心中,就只是沒用的商品。你不妨看看在臉書(通路)上看到很多企劃案,真的有顧客買單嗎?臉書是通路之一,但效果如何?這裡看得到摸不到。反觀,在現場,我們可以直接接觸顧客,提供商品,我們的商品有做好品質管理後,送給顧客體會嗎?顧客的體驗式經濟,我們做的如何?誰又是體驗式經濟的傳遞者呢?

上門的顧客,就是來體驗的顧客。病人想說,來醫院診療看看,是否能夠解決問題。不就是如此。最近有一位鄉親問我他父親因為腸胃問題,想請我介紹童醫院的腸胃科醫師。我想,為何不先給本院腸胃科醫師診治?所以,我先介紹本院醫師。然後,隔天追蹤他父親就醫後的回應。接下來,依照診療發現,做分級治療。如果是本院可以照顧的,就在本院治療,不行,再轉到童醫院,對患者來說,也可以省去奔波及等候,甚至可以因為本院的察覺,讓童醫院更迅速的對症治療。

我預設這樣的體驗旅行。這樣的就醫旅程,我持續讓這位朋友對本院創造好的印象及接觸,不是一開始就要去大醫院。為什麼他肯接受呢?因為上次他的媽媽也是如此的就醫模式,後來經過本院照顧,就好轉了,沒有堅持去大醫院。這一次,也是如此,我成為他的通路,也就是有問題,先找我。

當然,這樣的方式好嗎?初期是可以的。因為過去他們一家都在榮總就醫。最近這一兩年願意在地方就醫,就是轉變,所以我們必須讓他對本院的醫療有信心。當信心足夠了,與本院的醫師建立信任的醫病關係,就不須要經過我這一個通路,而是由醫師取代了。

你有沒有這樣的服務案例呢?如果有,請你提出來分享。請主管也思考看看,自己是否有可以分享給員工的案例。大家一起找例子,為本院的醫療商業模式找案例。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建立友善職場還需要努力

友善,是感動服務的基本。友善的態度,會讓鄉親及員工感受到善意,因為感受,才會有感動,有感動,才會有推薦;會推薦的鄉親及員工,對醫院才有黏著度。有黏著度的鄉親及員工,對醫院是有貢獻的,就是所謂的忠誠顧客,或忠誠員工。

友善醫院、友善職場、友善社區、友善公車、友善商店都是希望「友善」成為你我的接著劑,藉由友善,讓許多的問題,可以因為你我的友善態度,而讓問題得到紓解。

大家為友善職場做出一番貢獻!

昨天閱讀一段話,與大家分享:

「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不是手裡的武器有多先進,不是銀行帳戶裡的餘額有多可觀,不是腦子裡的人生哲理有多深厚,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有多強。這種人厲害的不是引擎,而是煞車。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如果實在忍不住想翻個白眼,那就先閉上眼睛。

成長就是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我們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但是不如意不是不友善的理由,而是要藉由不如意的轉化挑戰成功,將社會的彼此互相對待氛圍塑造與提昇。

歲末,是感恩,也是反思的時候。如果人生只用一種角色與個性來演,那未免太單調,職場裡的掌聲,需要我們不斷精進我們的演技來博取。如果失去了掌聲,只剩下噓聲,那麼該檢討的不是觀眾,而是演員。

身為主管的你我,從友善做起,讓醫院成為一個友善的安全健康職場。

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持續精實,優化競爭力

談到精實,精實是什麼?精實一種做事的方法,透過精實,減少做事過程中的浪費,為來買健康或醫療的鄉親/病患,創造價值。換句話說,在醫療消費或接受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價值"是買單的人最在乎的事情。再直白的說:顧客付了錢,買到的,顧客覺得值得。

精實,是精準、精確,沒有浪費。精實套到我們管理上,要從哪裡切入呢?目的又是為了什麼?我認為:精實的目的,就是為了贏。贏得顧客的讚賞,贏得顧客對我們的推薦、推崇。

  1. 從哪裡精實,就要看原來精實的意含。精實是從豐田生產來的,這七項浪費指:運輸 (把原本沒有必要的物資運送到生產流程中)
  2. 庫存 (所有零件、半成品和成品在儲存中的浪費)
  3. 運動 (人員和設備搬來搬去,超過生產必要的人員走動)
  4. 等待 (等待下一個生產環節)
  5. 生產過剩 (生產比需求多)
  6. 多餘加工 (來源於設計問題、生產工具有誤產生的復工)
  7. 瑕疵 (耗費了參與檢查和修復瑕疵的投入)

但我認為,精實的目的除了降低營運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對顧客有意義的生產。包括:
  1. 更快速的傳遞。縮短顧客等候的時間,為顧客創造價值。
  2. 沒有浪費或堆積,減少顧客所需要負擔額外的成本。(庫存成本也是顧客負擔的)
  3. 減少重複或人工的作業,包括顧客為接受醫療服務的走動或員工為提供醫療服務的走動。
  4. 提昇業務的一次正確率。減少作業錯誤、主管重複追蹤與被糾正或改正的作業浪費。
  5. 避免因為服務溝通或業務品質低落,造成顧客的醫療抱怨。

這樣的精實作業,除了增進營運的效能(節省成本)之外,更提昇自己業務成就感,更創造顧客的推薦與推崇,包括個人因為成就,受到主管的推崇。最終,增進企業與個人的價值。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你帶業績嗎?

帶業績叫經營,不帶業績叫管理,這是一線與後勤的差異,兩者相同之處都是要完成任務,前者要達成業績目標,要收入,要賺錢。後者要達成管理目標,要管成本、管品質,降低錯誤與不良率。

何飛鵬專文指出:「因為老闆有能力做業務,才能以己之力,撐起公司的生意,因為有生意,全公司員工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業務的時候,大家要一起撐過來。所以,忙,是一件好事。

但不忙,對嗎?不忙,代表可能人力比工作多,所以不忙。當不忙的時候,公司一定會陷入危機,人力成本將成為營運的最大宗開支,撐不了多久。疫情的航空業、旅遊業就是例子,大多數撐不了6個月。

但如果太忙,對嗎?太忙,要把事情做好,不容易。太忙容易有疏忽,所以當工作量大於人力的負荷時,業務品質就會降低,甚至出錯。

所以,業務量與人員負荷量最好能夠匹配。但事情往往沒有想像中的容易。有時候業務量大,有時候業務量少。怎麼辦呢?大家一起撐過來!業務量多,就撐。業務量少,也撐。業務量多,員工大家一起撐,把業務完成。當業務量少的時候,老闆撐住,發出薪水。

我記得疫情時,因為新冠肺炎造成業務量完全做不起來,老闆說:「先不管業務量,把醫院防疫做好就好。」但二月到五月業務很慘,營收虧慘了,最後靠老闆撐。但是當業務變好的那一個月,確有些人說不行,我要休假,我很忙,業務無法準時交件。

大家都希望年終獎金要正常發,最好要有業務績效獎金。對,醫院的業務,是集合各部門的工作成果,包括醫療部門、醫事部門、非醫療部門等,許多的業務要自己負責,當我們每一個人想要薪水正常發,要有保有年終獎金,甚至績效獎金,大家就把業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