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5大行動綱領給我的提點(上)

在社區健康營造的工作上,渥太華五大行動綱領是基本的操作策略,所以這5個意義不可不懂。

因為經常都得給參與的社區工作者說明,所以在這裡就針對五大行動綱領給我的提點,寫來分享給大家。

既然要寫出來,當然就是個人的體會與領悟,所以就不是教科書上的官方版本,絕對是個人的武功秘笈囉。

所謂的五大行動綱領,就是5個做健康促進工作的5個作業原則。這5個作業原則,當然就是5個工作面向。彼此獨立又互相關聯。

既然獨立,又為何互相關聯呢?這豈不矛盾。我更正,或許用雖然獨立,但彼此之間是串連的起來,讓功效得以發揮。

這五大行動綱領分別為:

  1. 健康的公共政策
  2. 建立支持性環境
  3. 強化社區行動力
  4. 培育個人技巧
  5. 調整服務方向
健康的公共政策是其他四個綱領的北極星,引領四個綱領產生健康作為。所謂的健康作為,就是站在以人為基準、以人為中心的思考,做出對人無害而長久有利的決定。

健康的公共政策與公共的健康政策不同。公共的健康政策是指一個涉及社會大眾健康議題的政策,但健康的公共政策則不以健康議題為限,凡是各項公共政策,都要能夠以促進人群的健康作為決策的依歸。舉例而言,目前許多環境開發案,都會涉及對少數的人有利,但對多數人、對環境生態不利,故健康的公共政策,就是以最不影響環境生態、影響人群最少的方向去做決定。至於什麼是最不影響、最少影響,甚至是長久有利,則需要盡到最大的智慧,與多方團體進行對話協調。因此,健康的公共政策,多半都與掌權者、有能力制定公共政策的當政者有關。除此之外,為了顧及多數人的健康利益,因此與會的人要包含各個領域的代表,包括產業界、學界、社團、社區及年齡層代表、性別團體代表等人。

建立支持性環境的議題,所謂的環境是指硬體的設施設備與軟體的文件、工具,甚至包括合作氛圍、文化、價值等。硬體是運動器材、登山步道、照明設施、反光標紐....等類。軟體是宣導文宣、手機APP....等類。至於合作氛圍、社區(公司)文化、社會價值等則是一種涉及群體的健康的公共政策作為之觀念釐清、建構、強化、凸顯等作為。

建立支持性環境是讓健康的公共政策從文字轉進到實踐的過程,讓各種健康的理念變成實務的具體展現。這一個介面,更是讓強化社區行動力及培育個人技巧這兩個策略得以有場域實踐的關鍵。以培育個人在購買麵包時,閱讀產品標示,能夠判斷內容物是否符合健康標準等技巧,那麼在社會就要建立這一個技巧是社區或社會目前亟需關注與建立的主流價值觀,大家才會接受,才會願意去學習這一個技巧,那麼才能夠培育居民的健康的判斷能力。

從這兩個行動綱領可以理解,光有健康的公共政策,不過是放在櫃子裡的文件,不實施是沒有任何影響力的。反之,獨缺健康的公共政策,光是要建立支持性環境,則失去建立的依據,那麼參與者憑甚麼依據共同行動呢?

當然,我這樣的講法,是以健康的公共政策為因,建立支持性環境為果的論點。我也同意另一種講法,就是以建立支持性環境為因,健康的公共政策為果的說法。舉例而言,群眾聚集上街頭表達對某一件事的立場,讓主政者看見社會價值,看見民意,那麼公共政策就會回應民眾的要求而建立。這也是一種樣態。

這就是我前面所講,彼此獨立,但互相關聯。但談到這裡,或許可以加上一句,互為因果。您認同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