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新年新希望!

恭喜!恭喜!
新年薪氣象,大家一起來許『新』願!
願2009,我們都能夠:

  1. 簡樸:生活簡樸。我們大家一起學習舒治國所講的增強我們生活的能力。
  2. 簡單:簡單思考。讓心情與欲求都能夠簡單,那麼生活會更舒適。
  3. 學習:多元學習。讓知識豐富我們的思考,讓觀點滋潤我們的心田。
  4. 健康:身強體健。讓身體與心靈都運動,都健康,遠離疾病。
  5. 公益:志工精神。每周撥10%的時間為身邊的人與事都作一點服務與奉獻,關心社區事。
  6. 親密:關愛家人。愛,是家中最華麗的裝潢,可以豐潤幸福的感情。
  7. 感官:聽看聞嘗。聽一場古典音樂會。看一場運動競賽。閉起眼睛聞香咖啡。品嚐美食。
  8. 視野: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從公益、從家人、從朋友、從主管、從老闆的角度思考,用一個新的觀點詮釋我們所見的事物。
在這冷冷的景氣中,感謝大家的努力與支持,讓我及我的夥伴們仍然能夠有機會站在崗位上,服務更多的人。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2009安全社區New Start!

人才.榮耀.傳承
2009年1月20日東勢鎮國際安全社區推廣中心主任委員葉玉錦聘任一百多位社區人士擔任安全社區推動委員,持續投入建設安全社區的工作。東勢鎮社區安全計畫在2002年開始運作至今已經邁入第七年,這次的聘任典禮是繼2003年的成立及2006年改組,第三度舉辦推動委員的聘任。獲得聘任的委員均為無給職的志工。
三屆推廣中心,新增弱勢者安全委員會、運動休閒安全委員會、醫院安全委員會、傷害監測委員會、學童暨青少年安全委員會、研究處等六個單位,推廣中心本部、居家安全委員會、農事安全委員會、道路安全委員會等四個單位則持續運作。這次百位團隊成員,新聘47位委員加入安全社區團隊,七年資深委員有37位,三年以上的有20位。這雖然不是東勢鎮運作人數最多的一個社會工作團隊,卻是跨越的領域最大的一個團隊。
玉錦主任委員表示,安全社區的精神,就是降低社區傷害,保障居民的安全,讓居民生活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這一個精神與公所的長期目標是一致的,因此今年的社區安全計畫,公所有四個科室,包括民政課、社會課、建設課及農業課分別參與運動安全計畫、弱勢者安全計畫、道路安全計畫及農事安全計畫,由劉炫基、馬紀政、陳晴東、周世強等四位課長、領導社區熱心人士與社團,參與社區安全計畫,共同為減少傷害,增進社區安全努力。
成果豐碩
勢鎮國際安全社區計畫已經邁入第七年。一個社區計畫能夠持續七年,要感恩這一路上許多人的協助,這些年來東勢安全社區計畫已經獲得以下的成果,包括:
1. 有效減少傷害案件:自2003年至2007年,持續不中斷監測社區事故傷害,社區事故傷害案件從每天10.1件降至每天9.5件,降幅達6.2%。
2. 農事安全計畫:持續五年教育及訓練農民正確的農事作業安全行為,農藥中毒案件從每月8.4件降至每月6.5件,降低農藥中毒發生率達23.4%。
3. 學校安全計畫:自2004年起,積極推展學校安全計畫,發展東勢國小為示範據點,於2007年榮獲亞洲第一所國際安全學校。
4. 建立輔導制度:2004年積極引導台中縣石岡鄉啟動社區安全計畫、隨後在2007年輔導台中縣和平鄉及鄰近苗栗縣公館鄉及彰化縣和美鎮等社區發展社區安全計畫。石岡鄉於2008年獲得通過認證。
5. 發行安健報:自2005年起編輯安全社區電子報,分享安全社區網絡訊息,報導社區夥伴的社區工作經驗,建立推動經驗學習網絡。
6. 表揚績優人員:台中縣警察局東勢分局許伯祿先生任內參與東勢國際安全社區計畫,榮獲內政部績優公務人員獎、前東勢國小校長江鴻鈞任內辦理東勢國際安全學校,榮獲教育部領導卓越獎。
7. 創新安全作為:
>>鐵馬維安:2004年全國首創鐵馬騎警隊維護跨越三鄉鎮的東豐綠色走廊自行車騎乘安全。
>>賦能農民:2004年創設農事安全教室及培育農民擔任種子教師的策略,在農民團體講授農事安全,獲得農民的認同。農事安全推動策略分別受邀前往彰化縣、苗栗縣及台中縣境內講授農事安全課程,由農事種子講師講授。
>>學童自行車安全:2004年在東勢國小結合台中縣衛生局及教育局舉辦台中縣21鄉鎮國中及國小自行車安全研習營,開創自行車安全騎乘風氣,相關措施並被台中縣教育局採用;辦理全縣校學觀摩;並推廣至其他縣內各校園。
>>農機具安全:2008年台中縣警察局東勢分局與東勢鎮農會聯手為農機具烙碼,減少農機具失竊案件,相關措施並被台中縣警察局採用;並推廣至其他縣內各鄉鎮分局。
>>永續發展:安全社區的主辦單位安健會在2006年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頒訂第三屆永續社團獎。
>> 分享經驗從國內到國外不遺餘力:超過8個國家的學者專家專程到東勢參訪與交流,包括2005的瑞典、澳洲、韓國及越南衛生部門及南非的社區安全計畫專家、2006的日本交通省及十和田市衛生學者、歐洲安全社區主席挪威籍的約瑟夫拉翰、2007日本安全促進學會、2008泰國社區發展官方組織等國家參訪。
新團隊新氣象
次有百位社區居民代表獲聘為安全委員,共同為東勢鎮社區安全計畫努力與奉獻。主任委員由東勢鎮長葉玉錦女士擔任,並且邀請東勢警分局、東勢鎮農會、東勢鎮民代表會、東勢農民醫院、東勢鎮衛生所等數十個重要機關團體共同主持這一個計畫。成員包括代表會主席、副主席、鎮民代表、公所的課長及課員、里長及里幹事、醫院院長及醫師、課長、護理人員、管理師、社工、電匠工程師、診所醫師、護理之家院長、衛生所主任及護理長、農會總幹事、農業主管、農民、旅遊業者、非營利社團集積金會領導人、藝術文化團體負責人、里民代表、退休人員、運動社團負責人、公務員、警察分局長、警局組長、警察、義工、女義警、社區工作者、校長及學校主任、多個公司行號負責人、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及總幹事、社區守望相助隊、慈善團體負責人。
2009年東勢鎮社區安全計畫共計組成居家安全委員會、農事安全委員會、道路安全委員會、兒童安全委員會、弱勢者安全委員會、運動休閒安全委員會、醫院安全委員會、傷害監測委員會、研究處等十個單位。這次百位團隊成員,新聘47位委員加入安全社區團隊,七年資深委員有37位,三年以上的有20位。由於徵詢作業仍在進行當中,尚有兒童與青少年安全委員會名單未公佈,所以在可見的未來,這一個安全社區團隊成員將有120位。這雖然不是東勢鎮運作人數最多的一個社會工作團隊,卻是跨越的領域最大的一個團隊。
厚實的基礎
勢鎮社區安全計畫在2002年啟動,由國民健康局支持,委由東勢鎮農會附設農民醫院主持,黃興舒課長統籌策劃,提出東勢鎮社區安全十年計畫(2002-2011),分階段整合,朝向全方面安全的東勢鎮努力。
2003年2月27日在東勢農民活動中心成立的推廣中心,由當時東勢鎮農會總幹事吳武雄領軍,成立五個安全推動單位,號召東勢鎮各業各界的精英加入這一個創舉,跨越東勢鎮近40個不同的行業,通力合作,為自己的家園而努力。在吳武雄3年的運籌帷幄下,終於在2005年10月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認證為全球第92個國際安全社區。2006年元月,吳武雄主任委員進行改組禮聘更多的委員及新血,增設暴力預防委員會及醫療安全委員會,推動就醫安全與蓄意性傷害預防計畫,照顧更多社區居民。
嶄新的未來
2
009年新的團隊在葉玉錦鎮長以培育人才,擴大參與、深耕基礎,務實經營兩大方向期勉,再度將社區安全團隊增加到十個單位,培育更多的人參與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深耕社區安全基礎,結合各機關團體的計畫與資源,讓各個機關團體各自的安全網,彼此合作串連起來,編織成一張大溫暖安全網。
計畫將自2009年至2011年,目標將包括:
1. 持續降低社區事故傷害。
2. 擴大傷害預防保護對象,包括:
>>經濟低收入者安全
>>婦女、弱勢族群及新住民安全
>>就醫者安全。
>>運動觀光及休閒人口的運動與人身安全。
3. 賡續推展既定的安全社區議題,包括農業安全、居家安全、道路安全及學童安全。
4. 申請2010年二次認證為國際安全社區。
5. 參與國際安全社區事務交流。
6. 發表安全社區相關研究成果。
7. 持續協助其他鄉鎮發展社區安全計畫。
際安全社區每隔五年會由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中心進行再認證的活動,由認證中心(Certify Center, CC)重新檢閱東勢鎮的社區安全計畫的運作成效是否符合社區需求。葉玉錦主任委員表示,2010年的再認證的活動,是本屆安全社區工作團隊的一個重要任務,將會聚焦在社區安全文化與傷害降低兩大目標,期待各界鄉親為自己的家園一起共同努力。

簡單工作,真不簡單!

理出頭緒,簡單執行
肯錫公司總監卡曾巴赫(Jon Katzenbach)曾經針對團隊的力量表示,他說,成功的團隊必須有以下的特點:
  • 清楚的目標,相信其重要意義。
  • 了解本身背負的使命。
  • 確知完成使命的方法。
  • 具備在此團隊中的合適技能。
  • 責任感強烈,不負所托。
多的團隊,經常在沒有釐清狀況之前,就栽進一堆任務之中,這些任務對於整體的使命與目標之間的關聯性,有多強?常是一個不定數。缺乏團隊之間詳細的討論與確認。這些工作,在缺乏明確的規劃下,讓團隊資源損失不貲。團隊需要睿智、有效率的領導。團隊的成功才不會受到制肘。
隊在規劃之前,需要有效的整合資訊,包括作業的系統、架構、流程、人力、資金等,做一個策略性的規劃。要整合這麼多元的元件,『力求簡單』就成為規劃的前提。『簡單』能夠幫助人們工作得更有效率,簡單的模式包括:
  • 以明確為基礎,改變團隊成員對時間運用的模式:『明確』可以減少團隊的摸索及混亂。因為明確,可以讓團隊成員節省時間,與人談話時,引計畫之要,直接切入重點,讓每一個參與者的權責分明。
  • 設計高效率的工作模式,以人的需求為規劃的起點:高效率的基礎包括簡便的工具、清晰的流程、充分的資訊,讓執行更為簡易、迅速且有效。簡便的工具讓參與者容易領略計畫的精神與方向,而且在感覺上比較簡單而容易上手,目標清晰可見。
  • 以導航模式進行領導,改變遊戲的規則:掌握全貌者,將贏得勝利。根據人性觀點引導團隊作為,將輕易擄獲人心,參與者從問題出發,解決問題,形成參與文化,共同分擔計畫管理的責任。
劃者運用『簡單的力量』將複雜的工作進行重整,運用『簡單』的精神,領導團隊進行任務的述說,引領參與者領略成功。因此Bill Jensen在越簡單月有力量一書當中提到,讓成員藉由以下的五個基石,提昇規劃效能:
  1. 了解(Know):所謂的了解,是指成員了解計畫中,真正重要的事情。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很清楚的知道,甚麼能夠帶來最大的效益。計劃者可以問問自己,希望大家知道、了解、學習、或質疑的事情是甚麼?讓所有的成員了解之後,就很容易將重點凸顯出來,讓執行者或參與者很清楚的知道如何支援或執行。
  2. 感覺(Feel):所謂的感覺,是指計劃者需要事前就考慮並準備計畫在執行的過程中所可能帶來的感覺。讓成員彼此擁有一個團隊可以期待的感覺,整個團隊將會有更高的行動力。這一個感覺可能是熱情、快樂、成就、興奮、期待......。
  3. 運用(Use):所謂的運用,是指團隊成員可以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工具及資源。開發工具及資源是五項基石當中最重要的。因為這會讓他們瞄準重點,撇開無謂的糾纏。
  4. 執行(Do):所謂的執行,是指建立團隊的期望,並領導這一個團隊執行執行。在『執行』的這一個基石中,需要讓每一個參與者很清楚的知道整個執行的步驟或流程。才能夠讓每一個人都知道應該要負擔甚麼樣的責任。
  5. 達成任務(Succeed):所謂的達成任務,是指對於團隊所要達成的目標,建立一個可以傳遞的觀點。這一個基石,是讓所有的成員將團隊作為清楚的標示出來,讓團隊成員共同體會成功的結果。一旦可以體會,就會影響成員與夥伴之間的互動。成功的定義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企業成果;第二個層次是專案標準;第三個層次是行為準則。務必要讓參與者很清楚的知道這三個的內涵,才能夠讓參與者可以採取行動,並且有良好的互動。
劃者在訂定計畫的時候,無不希望計畫能夠凝聚眾人的注意力,讓溝通能夠有重點,並且知道如何衡量成功,從計畫的內容,讓參與做事的成員,了解優先次序,並且能夠自主管理計畫進度。這一個計畫邏輯,是每一個規劃者所期待也努力的目標。
力求簡單,是計畫的前提,一個簡單的計畫,需要抓到要領,而這五項基石,已經很清楚的指出簡單規劃的核心概念。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這樣開會最有效

開一個有效率的會議
年課務會議特別規範會議時間,希望能夠提昇作業效率及課務管理品質。為何要這樣做呢?主要是希望諸位管理者,包括我本人,都能夠先把自己所管理的事務"理"出頭緒,才能被"管"好。

一個理的就是時間。透過規範時間,進而規範報告的內容。如此在時間與內容兩部份,先理出頭緒之後,再談到如何管,就顯得容易多了。

此,就分享兩篇書摘的內容,內容由網路轉寄文章,經過我再修編短一點。內容有作者的,我也在此標示出來,以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

書籍摘要
書目:本文摘自《這樣開會最有效》,美商麥格羅•希爾
會如何凝聚共識呢?拉瑞•爵斯勒(Larry Dressler)/藍翼顧問公司(Blue Wing Consulting)創辦人 開會的目的除了創意與見解的發想外,對領導者來說,最重要是尋求相互的理解與認同,進而有行動的共識。 
當需要做出群體決策時,還有許多前置的工作要在踏入會議室以前完成,才能得到成功的結果。以下八個要件就是成功的共識流程的基礎:
  1. 決定與會成員
  2. 徵求一位有技巧的決策促進者
  3. 界定團隊的範疇及權限
  4. 教育團隊成員
  5. 建立一份會議規劃時程
  6. 蒐集相關資訊
  7. 正確的會議起步
識的流程就如同駛向某個目的地的一輛車子。這個目的地就是要做出所有與會成員都有高度使命感的高品質決策。要如何選擇適合的一部車,跟行經的地形有很大的關聯。行經的地形通常都被設定為所有的成員都分享著相同的信念,而擁有決策權的人也願意配合。 
如何判斷共識是不是對的決策流程?首先,回到先前用來決定共識是不是最合理的列表「選擇正確的決策過程」。第二,藉由詢問以下問題讓小組做好準備:
  • 決策的參與人員是否都對進行決策有參與感?
  • 決策的參與人員是否分享共同的目的以及價值?
  • 決策的參與人員是否互信?
  • 或是他們有沒有想要建立這一種互信的關係?
  • 每一位參與人員是否都願意以群體的利益作為最大的考量,而不是一己私利?
  • 是否可能創造出一個讓人們自在分享想法與意見的會議情境?
  • 領導人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幫助群體形成共識?
  • 所有的與會人員是否願意花必要的時間來形成最佳的決定?
  • 幫助決策形成的所有必要資訊是否已經分享給所有的小組成員?
  • 參與決策的所有人員是否能夠詳細傾聽並且考慮不同的觀點?
  • 所有的成員是否都具有基本的邏輯概念以及群體溝通技巧?
  • 或是他們至少願意接受決策促進者的協助?
議就是要許多的事前準備 ,才會讓大家成功。這是所有計畫的臨門一腳喔!
外,在2008年8月經理人雜誌中,也提到會議效率。內容如下
英特爾(Intel)會議室中,總經理正在熱烈的陳述想法,突然一位中階主管舉手說:「總經理,你的發言時間剩下一分鐘,請把握時間。」這是英特爾的開會效率表現。
跨不同時區的英特爾各國分公司,不可能時常有面對面的溝通機會。常常只能透過電話開會,又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結論的狀況下,讓英特爾的員工都練就一身效率開會的基本功。在英特爾,不管大小會議,參加的同仁都會先收到會議流程,清楚了解討論事項,準備充分後才開會。會議過程也有一套特殊紀律,加速開會效率。大型會議開始之前,不分職位高低,由與會者自願分配不同會議角色,包括會議主席(facilitator)、會議記錄、計時人(time keeper)等。
議主席負責協助會議順暢進行,當成員開始只是抒發想法,而不就議程討論時,由主席扮演守門員的任務。舉例來說,當不同國家的與會者因為文化差異而有爭執,主席必須提醒他們,請雙方冷靜回到議題中。會議記錄者負責記下所有「待完成任務」與決議,這份紀錄是下次開會的依據。英特爾規定在會議結束20小時之內,一定要將紀錄發出,若紀錄事項有誤,與會成員必須馬上修正,確保下次會議的正確性。計時人負責提醒大家依照時程進行會議。可別小看計時人,英特爾行銷事業群協理林秀娟笑說:「time keeper是會議裡最有權力的人,當他說時間到,老闆也得閉嘴,」不分職位高低,會議紀律人人遵守,是英特爾的員工開會總是快速有效率的基礎。

率開會:先報告流程 再開會每位進入英特爾的員工,新員訓練時都會上一堂「效率開會」(effective meeting)的課,並且不斷被傳達公司重視開會效率的企業文化。會議召集人必須先提供會議流程,才可以開會。比方例行的工作進度報告,部屬必須先準備會議流程提供主管參考,內容包括目前進行的專案進度、市場狀況、行銷情況,以及最近碰到什麼問題,請主管給予協助。若是更大型的會議,召集人就必須在開會前準備好內容,包括會議宗旨、時間表、待完成任務(AR,action required)、各職務負責人、工作進度、「紅旗」(red flag)事項(有可能影響專案進度的事項,需請責任小組負責找出解決方案)等流程,才可以召集人員與會,依序討論。會前總是充分準備,會中人人遵守紀律,是英特爾確保在最短時間完成預定事項,從來沒有冗長會議的訣竅。
********
位經常在開會,無效率的會議是所有與會者共同的責任!要讓會議有效,請和會議內容發生關係,才能夠進一步改善效率喔!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讓讀書會精彩可期!

擔任讀書會的董事
幾天一直在想,怎樣讓讀書會變得更精彩呢?讓報告者能夠覺得他的準備沒有辜負參與者的期待。所以就來介紹一下讀書會的機本觀念。
  1. 如何主持讀書會:讀書會的主持人要對主題書的重要性和導讀人與主題的關聯性要有最恰當的介紹,對導讀人的背景做重點式的介紹。所以當月的主持人、評論人都要跟著導讀人閱讀當月的主題書喔。
  2. 主持前對本書熟悉的程度應與導讀人一樣。
  3. 導讀時,態度熱情,聲調的表達應比平常誇張一點,藉以營造『正向』的讀書氣氛喔。
  4. 導讀得過程當中,須要注意聆聽者的參與情形,不要只是報幕,要簡短有力,適時加入臨   場幽默,臨場的幽默感一定要適時且能命中要害。
  5. 導讀者對於評論人及發表意見者的發言,皆須保持中立立場,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
  6. 冷場時,必須能適時的提出與本書相關的問題來炒熱氣氛,或分享一些與本書相關精彩簡短而且是您事先準備的故事。
  7. 對於活動的遊戲規則要做簡要說明,尤其是時間的限制,對於分享時時間超過者可參考逐漸逼近法或中間切入法。
  8. 有關發言次序,(1)距離遠的優先 (2)第一次發言的優先
  9. 對於與會人員的發言,要很注意聽,以便掌握現場狀況,並做準確的回應。
  10. 事先熟讀流程並提早到會場,檢查所有必須器物。  
讀書會的閱讀思考
什麼書來閱讀呢?這個是大家在選書時的難題。其實一開始我也會說訂什麼書目給大家讀呢?後來就訂定與工作能力有關的書為第一優先。其實選書還有許多的觀點,在此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1. 世界名著、經典寶庫。
  2. 傳統課程相關知識的延伸閱讀。
  3. 能夠增進學習力、推理力、創意、做決定、解決問題等思考能力。
  4. 能重建學習經驗、詮釋人生方向和生命意義。
  5. 能增進團隊合作、溝通能力與人際關係。
  6. 選讀內容由讀書會成員以民主方式決定。
作為什麼要讀書?其實這是對工作人員的一種投資,希望工作的夥伴在觀念上、行動能力上都能夠符合工作要求。試著想想,現在的應屆學生所學習的課程,都已經不是你我當年的研修課程內容,換句話說,即使同樣的科目,課程都已經不一樣了。前一陣子看一本書,書上提到,某學校老師出考題,學生拿到試卷之後,就問老師,這是去年的考古題,題目大家都看過了,也知道答案啊!老師回答學生,題目一樣,但過了一年,答案不同。所以讀書是讀活的書,發展生活能力啊,透過書本,與作者一同體會黃金屋。這些包括:
  1. 發展心靈 ~ 邏輯、理性、想像的能力。
  2. 偉大的文學作品、藝術、哲學會激發偉大的意念和行動。
  3. 探討生命價值觀,了解性靈深刻意涵。
  4. 反省自身經驗,與他人分享認同與理解。
  5. 每個人都成為他們自己學習的主體。
如何讀才能夠把書中所講的道理,獲得理解呢?方法也不難,包括:
  1. 透過認真的閱讀、思考、分享、提問、討論,使學習得以精練。
  2. 蒐集資料、旁徵博引,把書本所獲得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中。
  3. 透過廣泛閱讀,通曉各學科的知識,得以精進自己的興趣。
  4.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難題,從書中尋找解決之道。
次我指定各單位主管都要參加讀書計畫,當然我也很歡迎任何有興趣的同仁參加,只是必須要經過他們家老闆的同意。因為讀這本書的時間一定比來參加這30分鐘的讀書會多。也就是說是前讀了三小時,然後參加30分鐘的讀書會分享,我們的這位同仁就讀書210分鐘了。這樣累積久了,就是多贏了。所以誰來讀呢?
  1. 誰願意學習,便可以加入讀書會。
  2. 需要更多、更深、更廣、更佳讀書經驗者。
  3. 每個人可以根據其個別能力學習。
  4. 各人能夠以開放、誠實的方式互相教導和學習。
  5. 能真正反省個人經驗,表達個人觀點。
次我都選在課務會議之後舉辦,也是希望節省大家的時間。畢竟同仁都非同一個單位,工作屬性不同,很難選擇同樣的空檔時段。我過去在童醫院的時候,是利用下班後的二小時。完全沒有利用公家的時段,所以參與者一定要先認同這樣的付出及參與。沒想到,來參與的同仁迴響熱烈,單位跨及會計室、社服部、管理中心、人事室、品保室、外勤人員....多達數十位同仁。每月一本書,竟然一年內沒有辦法輪到自己主講。在哪裡讀其實就有很多選擇
  1. 在正式會議內進行。
  2. 配合學習的需要,在不同變化的環境中學習。
  3. 在正式工作時段以外的地方。
何要設計同仁導讀一本書呢?其實無非想培養各位同仁(無論導讀者或評論者)都有以下的能力:
  1. 培養導讀者公共表達的能力
  2. 培養導讀者批判書籍內容的能力。
  3. 激起更深更廣的討論空間
讀者要成功導讀一本書,需要考量並採取以下的行動
  1. 選對書
  2. 充分詳讀內容
  3. 在導讀時,準確的時間掌握
  4. 在技巧上也可以與同仁討論自己所準備的是否充分,聽取建議
  5. 在鏡子前做自我練習與修正。  
讀內容除作者介紹外,要對作品本身作一個背景介紹。除了闡述書中主要觀點外,導讀者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並對本書做一個整體的評價。有些同仁選擇一本多達200多頁的書,他的導讀會受到時間的限制,所以可採歸納法,介紹書籍內容。同時也可以在導讀結束前,介紹其他與這次導讀的書籍近似的參考書,可以在內容做橫向的比較,可提高導讀的視野。最後,提醒大家如果有相關輔助資料,可以事先影印好供大家參考。最後,在交換意見及自由發言時,再補充自己的收穫,就是一個成功的導讀了。

場前,試著冥想靜坐幾分鐘,給自己一些成功的畫面,畢竟這是你的第一次或與同仁第一次介紹導讀書喔。大家加油!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你讀書了嗎?

當能量銀行的董事長

今年我推動單位主管的讀書計畫,為什麼要主管們唸書呢?唸書是增加知識和提高精神生活,問題是:我們該看什麼書?唸打發時間的書?還是唸一些工具書或教科書?要談這個先從唸書講起,唸書讓多數的人感覺到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但是我認為唸書應該是一件輕鬆而有趣的事。因為讀書能夠解開上面所提到的兩個問題:增加解決問題的知識或技能,及提昇個人的精神生活品質,例如工作、家庭及休閒的生活品質。如果把唸書當成是一件嚴肅的事,那麼永遠不可能有終身唸書習慣。緊張與痛苦圍繞著你閱讀的氣氛,任何人都將逃離這樣的氛圍。

唸書的另一目的是在提昇我們的精神生活。如何提高我們的精神生活呢?唸書的潛在效益,那就是豐富讀者的做事或生活的動機與態度,從作者的觀點敘述當中,領略與擷取重要觀念,為自己所用,最後能夠加以落實。例如『活在當下』這一個概念,告訴我們,充分的享受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吃飯時間就好好享受美食,不要吃飯看電視,讓電視奪走享受美食的感覺,讓餐桌的時光變成家人互動的重要時光。又例如,當你休閒或休假的時候,就享受休假所帶來的輕鬆感受,切莫掛心工作問題。活在當下,就是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把這一件事做好,就是活在當下的核心觀念。

當閱讀可以讓自己豐富個人的知識及改變個人的工作(生活)品質的時候,閱讀就會很有趣了。

沒時間閱讀,通常是現今上班族或當媽媽的問題,新聞人詹志宏有一個撇步:偷時間換知識。詹志宏說:讀書是打發生命,並沒有要拿它來幹嘛。我說這是閱讀的「快感政策」。隨時閱讀,隨時吸收。我每天下班後,也都要載小孩去補習,接小孩回家,看小孩子的功課,幫忙做些家事等等,通常這些事情忙完也都十點了。如果要有一個完整的時間做閱讀,也是從這個時候才有一個完整的時間。我很贊同偷時間換知識的技巧。因為多數時間的我,在這個需要『當司機、兼家教、任女傭』的時光中,是不會有固定的空間(書房),也有不固定的空間(閱讀時光)。所以只能拿一本書,利用零碎的時間,幾十分鐘就看起書來。靈感一來,隨手筆記,就成了最大的享受。現在這種習慣,連開車都會有許多因為閱讀而帶來的靈感乍現,所以車上也有筆和便條紙,隨時供我記事。所有閱讀過的理論,有機會在內心反芻,嘗試在工作上執行與驗證,這個習慣到今天還是一樣,每當遇到困難,或者新做一件事,總是在書籍當中找解決方法。

讀書是個人能量銀行中的存款。工作是能量的提款者。你存款了嗎?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淺談問卷調查與統計基本觀念兼論我們做完問卷調查之後應有的作為

你不可以不知道的統計常識!
天發表醫院服務品質及醫療需求的問卷調查的結果,作為工作團隊未來的參考基準。將服務對象的需求及意見,作收集分析之後,可以調整工作團隊的努力方向與工作重點。本次文章談到調查方法,讓大家有基本的觀念,才能夠判斷取得的資料是否可信?是否將資料作為決策用等等。
調查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科學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因此站在客觀的基礎,調查研究就有他可信之處,可以作為決策上的參考。調查研究法,依蒐集資料的方法而分,調查研究可分:訪晤調查、觀察調查、問卷調查。
卷調查是一種發掘事實現況的研究方式,最大的目的是蒐集、累積某一目標族群的各項基本資料,所得到的資料,可分為描述性研究及分析性研究兩大類。在決定是否採用問卷法作為研究工具,應考量是否能順利達成研究目標以及注意研究樣本在問卷上的配合度。
問卷調查的實施過程可分為七個過程:

  1. 確定擬探究的問題。
  2. 蒐集相關文獻。
  3. 詳細開列擬調查和探究問題細節。
  4. 確立研究的理論架構或基本概念架構。
  5. 設計研究過程和研究工具。
  6. 實施問卷調查。
  7. 處理分析和解釋資料。
七個過程中由需注意的是問卷目的、內容、題目、格式的設計等。當然如何提高問卷的回收率也是應考慮的項目之一。 進行問卷調查在確定研究目的,根據研究目的來加以界定擬調查的目標族群,確定目標族群後,依其性質,決定採取普查或抽樣方式。普查只限於小族群,其成員或單位很容易聯繫。而當目標族群很大、散佈區域很廣,則依抽樣方式來調查。運用抽樣的技術,由目標族群抽取組成的成員或單位稱為樣本,可分為判斷樣本(Judgmental samples)又稱抓握樣本(Grab samples)及機率樣本(Probability samples)。依抽樣的方法可分: 簡單隨機取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分層隨機取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集群取樣(Cluster sampling)等三種。通常樣本的大小決定族群目標的代表性,取樣方式的正確,使樣本的代表性盡量提昇遠比樣本的大小還要重要。
然,上面所述,只是輕描淡寫,無法對統計有全面瞭解。本次所談,重點在於瞭解本次調查有其客觀與科學性,因此,對於此次調查,提供各單位服務管理的基準線,讓各單位有目標可以努力,依此目標,進行各種行政作為的細節管理。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從工作開始?還是從交情開始?

合作先從交情講起
近在拜訪社區人士,談社區安全方案的合作。與有交情的相關人士,總是能夠很快的談到方案重點,接著切入方案的努力方向,讓我們彼此小有成就感。和初次見面的人,因為缺乏交情,只能論事,就容易落入公事化,整個氣氛僵硬到不行。
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覺得一個社區裡,彼此需要有交情,這些交情是彼此合作的潤滑劑,讓雙方可以很順利的在新的任務上磨合。這樣的交情,就像是車輛出任務前的暖車工作。缺乏暖車的動作,而直接上路出任務的車輛,開起來是很不順的。
區安全方案需要有熟悉兩造之間的人充當介紹人,來暖和氣氛,這一個介紹人將方案的精神作一個響導,讓雙方免於尷尬,更能免去吃閉門羹的窘境。介紹人也是讓雙方能夠建立一個信任與溝通的基礎,讓雙方在未來持續的溝通過程當中,能夠合作。也就是介紹人是雙方之間的那一份交情。
情不是建立在以工作為前提的交情,而是以生活圈的為基礎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交情如果只是為了工作而建立,那麼就像拉保險的壽險員,是為了保單而建立人際關係的。這兩者有何不同呢?最簡單的講法,那就是觀念的不同,或者說是出發點的不同。
中國人的觀點當中,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找關係,找到關係,就沒關係。一語道出其中的奧妙。所以呢!講合作有交情,就沒關係。沒交情的合作案,趕快去找關係,讓介紹人為你建立關係。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你會槓桿嗎?82法則讓你一分耕耘四分收穫喔

槓桿管理生涯黃金期 加入圖片
80/20法則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帕列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23)在1897年提出,所以也稱為帊列托法則或帕列托定律。帕列托的八二法則是指稱在許多不同的狀況下,造成較大影響的都是少數的因素,而大多數的因素都只造成較少的影響。而這多數與少數之間剛好是80%與20%的比例關係。他也指出20%的有錢人,手中掌握全球80%的財富。而80%的多數人卻只擁有20%的財富。後來82原則也被運用來做研究,例如,80%的車禍事故,是由20%的駕駛所引起的。
實我們管理者的每天的工作也是如此,多數手邊的工作都是一些沒有太大價值與意義的事情,卻佔了你80%的時間,真正有影響性的事務,卻只剩下20%的時間可以思考與執行。有時候這80%的時間是你一天當中的黃金時段。所謂的黃金時段是工作者頭腦最清醒、體力最好的時段。這是本末倒置的。所以管理者必須要將效益低的事情捨去,集中心力思考與執行重要的工作。
些管理者更是可惜,本身投入許多時間在做根本是他可以不要經手的事務,深究其原因,只是沒有授權或交派給部屬,自己攬著做。可以想見,他手邊的時間必定不夠用,但只聽到他一直抱怨自己很忙,沒空做其他的事情。
開始要做到82法則中,需要花多一些時間,掌握重要目標,換句話說,將80%的時間用來思考與執行重要的事項,用20%的時間管理與追蹤。當自己漸漸習慣,每天將這些目標標示出來管理之後,你就能夠用20%的時間管理80%的成果。
做到利用28法則,強化自己的產能與貢獻,就要思考甚麼事情是重要且影響性大的。每天都利用這20%的黃金時間,去追蹤管理。我們就能夠以最少的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強化自己的產能的方法。這一個黃金時間,不能夠留在自己最沒有體力或頭腦最不清楚的時段。
28原則可以用來做些什麼事情呢?我的建議是做些跟自己有興趣且對公司或機構有貢獻的事務,這個有興趣的事務會讓你的工作更加多元且豐富。久而久之,也是讓你的主管對你的能力肯定的元素。當然,有興趣,也就會努力去吸收相關的知識,自己比較不會排斥學習,所以做起來也就快樂,自然也花比較少的力氣,卻能夠收到比較多的成果。
20%的時間怎麼來呢?在一天當中,20%的時間約1.5小時,第一個在工作上加快自己做事的腳步,來節省時間,其次想辦法"拒絕"自己亂聊天打屁,第三,早上提早15分鐘到工作崗位,就可以從工作時間內"偷到"這個90分鐘。
你偷到這寶貴的90分鐘之後(20%的時間),你就必須趕緊制定你的重要目標(80%的成果),讓自己努力達成。其次,有了清楚的目標之後,自己也必須找出比較省力的方法來執行,畢竟你只有那麼一點點的時間供你"揮霍"。最後就是利用有限的時間,精確執行。這個時候的你還是要很注意喔,是不是又有"懶神"來找你散步打屁聊天,這可是會讓你又回復到無所為的地步喔!
天紀錄這20%的關鍵90分鐘,你都在做些甚麼決定及做些甚麼作為。持續的觀察自己一個星期,你就會發現,這當中的效果是多麼的驚人。
實我們人生當中,最精華的時段也是20%,大概就是職場的這20年。人生的前30年是成長、求學與求職。人生的後20年休閒與養老,而最後的5年是想動也不太會動,甚至動不了。職場這20年當中,如果只為了上級交辦事項,而沒有仔細思考自己可以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加成的效果,那麼就很難做到傑出,或者做出那一點點不同,您說對嗎?!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人才的養成關鍵在於被養成者的觀念

觀念對了,要做錯事也很難
天夜讀的主題是:人類的七項法寶。這七項法寶是『主動積極、掌握方向、要務第一、追求雙贏、先了解別人,再了解自己、集思廣益及精益求精』。回顧過去無論在職場所經歷或追隨的經理人,或在閱讀傑出經理人的書籍過程中,在這些傑出人才的身上,總會看件數樣的法寶。
七項法寶在這些年來也成為自身提昇管理能力時所努力的目標,因為成長是不能夠依賴外在的環境,必須靠自己從內心出發,依賴自己內心深處那股追求成長與卓越的驅策力,而不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壓迫或規範自己一定要有甚麼樣的態度或行為。簡言之,那就是觀念正確,一切好談。觀念對了,才會有正確的態度,最後才會有正確的行為。
自己的工作同仁,一起建立一股良善的學習風氣,以七項法寶為目標,可以同時兼顧做事的技巧與做事的能力,也就能夠創造高效能且有意義的工作生活。
下摘要七項法寶的內涵分享:

  1. 主動積極(Be Proactive):積極主動的人,不缺責任感。主動思考,則個人會產生判斷與價值觀,讓個人做事趨於成熟穩重,正確判斷的機率大幅增加。主動積極的人不會隨便附合別人的想法,反而會採取主動溝通,提供適當的決定或意見。
  2. 掌握方向(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掌握方向需要作兩件事,第一件事需界定清楚的目標,讓自己或團隊知道努力的標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了解現況,知道自己有多少實力,知道能力所欠缺的部份,然後知道如何彌補與加強。
  3. 要務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時間就是金錢,用最寬鬆的時間,處理最重要的事項。要擁有寬鬆的時間,就必須做好事前的規劃,預見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事項,及早因應。打火部隊永遠都在處理那些又重要又急的事項,打火部隊需要有良好的訓練,不則會在打火的過程中,遭火紋身或遇難。任何傑出的經理人都知道,透過規劃,就能夠讓急的事務,轉為緩。
  4. 追求雙贏(Think Win/Win):雙贏或都贏,所創造的是一種和諧的結果。都贏是雙方或多方都是站在正直與成熟的品格前提下,也就是有講該講的勇氣,也有顧及別人及大局的感受,在這樣的前提下,雙方就能夠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也都知道堅持與退讓之間的分寸,畢竟沒有人能夠接受你贏我輸的局面,因此協議就會在彼此雙贏的前提下進行,最後找尋制度支持雙贏的局面,讓雙贏得以永續。
  5. 先了解別人,再讓別人了解自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常言道:說話的人,就聽不見別人說的話。這就是主管在尋求創意的時候,先閉嘴,拉長耳朵,就找得到答案。因此在這一個部份,我們將追求成員間的尊重,彼此聆聽,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最後在尋求做事的邏輯。
  6. 集思廣益(Synergize):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結合團隊內的個體,將會創造出團隊的驚奇,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的合作。創造性的合作來自於團隊內成員彼此的尊重、信任、包容與依賴。這樣的合作,其結果絕對大於任何一個單一個體的努力。
  7. 精益求精(Sharpen the Saw):工作的成果都是在運用及發揮過去所累積的實力。精益求精指的就是在埋頭苦幹的同時,也要讓自己吃飯的工具有機會整理與保養。吃飯的工具指的可能是你的頭腦、身體、精神、心理及情感。所以休息是為了走更遠或更久的路。別忘了給自己一個充電的時間喔。讓工作與充電之間取得平衡,也就是在學習、投入、行動這三者形成一個循環,讓自己獲得提昇。
七項法寶是投資在人力資源的生產能力(Production Capacity),而公司或機構最終將會在未來收到良好的產出(Production)或產品(Product)。反向來看,公司如果只重視高產量(high production),而忽視投資生產能力(Production Capacity)上,沒有把人力品質作升級的動作,這批人力終將因為產出效率低落而遭致淘汰的命運。
***
七項法寶參考資料來源:大師輕鬆讀 小習慣幫你大成功。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用學習與創新來強化自己被僱用的價值

職位的核心能力與核心價值
還記得當時公司或機構任用你的理由嗎?升遷時,公司或機構賦予你的要求與期許是甚麼呢?你現在的能力是否符合職務上要求?前面二個問題代表了你在工作職場中的二個階段,但卻是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你的職場價值!
一個階段會發生在你應徵工作的時候,公司或機構會檢視你的能力是否符合職缺。例如應徵一位櫃台的服務人員,他所需要的人格特質是經常面帶微笑、喜歡與人互動、具有服務熱誠、聲音甜美、注意美姿美儀等等。第二個階段會發生在公司徵求一位主管或組長的時候,該主管職缺的能力需要具備管理單位事務與人員的技能、具備有持續學習與問題解決的能力。無論現在的你距離任用時或晉升時有多久了,你都可以自我檢視,想一想現在的你,能力是否超過工作上的要求呢?如果有超過,那麼,應付現在的工作,可以說是游刃有餘。如果有欠缺,那麼你會有工作上的壓力。
濟不景氣,每一個公司或機構都希望能夠僱用到多種能力齊備的員工,在工作訂單不多的情況下,能夠同時幫忙公司或機構裡不的同事務。例如資訊人員同時會寫程式也會修理電腦、醫務管理師也懂簡單的資訊處理,甚至疾病分類等等。齊聚多項能力的多能工(multi-ability worker)是時下最夯的工作者。
續學習的能力是保持自己核心能力與培養第二項甚至第三項技能的關鍵。檢視自己是否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包括:每個月保持閱讀與工作有關的書籍、參與與工作有關的研討會或會議、持續閱讀工作次領域的書籍。
新的能力是指運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工作上,提出創見與革新,用新的工作方法替代舊的方法,以達到提昇效率、節省成本或提昇機構價值等多個目的。
習力與創新力可以說是確保自己的被僱用價值,自己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決定在公司或主管的手中。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快樂志工


志工總在做一些多出來的事情
工是社會工作發展過程中,扮演持續推進的關鍵角色,相對於給薪的職工,更是一種工作績效與動機上一面鏡子。志工的精神,就是在工作或居家生活的時間之外,以一份志願與熱情的心,持續的參與社區當中的工作,例如環境保護、文化工作、協助機構任務......等等。許多的機構,因為志工的投入,彼此的合作,而激盪出令人敬重的機構文化與精神,這種精神往往在社區面臨重大事件或議題的時候,很容易的展現出來,對社區做出很重要的奉獻。
對志工的無薪制,機構的給薪職工,缺乏志願與熱情的心,在面臨工作上多是以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心態面對,甚至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點。在思考許多事情的時候,也有因循苟且,欠缺創新思考的精神,導致在歷經時間的經過之後,公司或部門的績效也就沒有甚麼大的進步。
工的精神總是在做我們一般的人所說的:這是多出來的事情。社區或公司需要這種"做多出來的事情"的精神,來突破當下的瓶頸或現實,主動思考,才能創造新價值。甚麼是多出來的事情?多出來的事情往往需要動腦筋、花體力、耗時間、費唇舌的與相關的人士共同努力,以突破現狀。多出來的事情更是機構或公司在體制以外的事情,非體制下所規範的事務,更非主流的事務,也因為這樣的局面,更不容易獲得固守體制的長官或同仁的認同,因此,從事這樣多出來的事情,也就容易遭受"異樣"的眼光。這也就印證一般人為何總是稱呼志工需要有傻瓜的精神。
顧過去社區中或第三部門(或稱NGO部門)許多的感人的故事與輝煌的事蹟,都是由具有傻瓜精神的志工攜手所努力出來的,這樣的氛圍要建構出來,誠屬不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志工除了要面對的相關人的異樣眼光,所帶來冷淡之外,更要面對許多公司或機構的實權者的不支持,甚至是拒絕,將機構或企業的社會責任屏除社會工作在外。這二大現象乃是重構現代公民社會的人文精神的困境。
們大家一起來響應這種志工的職業精神--做多出來的事,多做一點事,讓我們所居住的、所工作的、生活的環境中,吹起一股志工良善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