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安全社區發展的挑戰與新思維


未來!下一個出口
安全社區工作計畫的領域中,當一個社區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的認證,可以說是一個行動計畫的分水嶺。多數的社區參與社區安全計畫,都是為了獲得這一個國際認證而團結與努力。當社區在獲得認證的榮譽之後,階段性的目的達成,整個團隊就開始回到原點的思考,究竟發展安全社區的目的除了認證之外,還有甚麼是團隊要接下來努力的?這是一個令人深省的問題。

低傷害是許多社區認同社區安全計畫的原始的理由,但當計畫理由與目的獲得團隊的認同之後,團隊行動就緊接著會被安全社區的認證六大指引所限制,要求團隊的所作所為都要符合指引的精神及最低基準作為,一切與認證無關的訴求,也就暫時擺到一邊,不予考慮,所有的考量都以獲得認證為而推展。這一個階段也就是團隊行為的調整期,訓練團隊成員學習安全社區模式(Safe Community Modle)的思考與運作模式。

團隊的行動模式取得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的認同,也就是社區的行動計畫與團隊合作的模式獲得認證之後,團隊的階段性目標達成,團隊的領導者緊接著要賦予團隊新的目標,這就是所謂的Leadership with purpose of safe community modle。新的目標,給予安全社區團隊一個新的方向,重新整合團隊的力量,整裝後重新出發。

認為一個安全社區團隊,在共同合作到一個程度或時間之後,團隊的領導者已經理解了安全社區的What。所謂What的層次是指安全社區目的是甚麼?安全社區需要做甚麼?理解甚麼是安全社區的資源?找尋安全社區計畫的目標等等。在這一個What的學習階段過程,團隊除了追求到這一個國際安全社區的名譽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出社區中的:
  1. 傷害的真相(Truth)
  2. 安全促進的資源(Resource)
  3. 合力的路徑與成效(Access and Outcome)
獲得認證之後的社區,必須要讓安全的狀態名符其實,這時候的挑戰就必須從What推展到Why的層次,換句話說,必須賦予團隊一個繼續合作的理由與價值,包括:
  1. 為何我們的社區總是重複發生這些傷害?
  2. 為何安全促進的資源仍然有不足的現象,是否資源已經獲得充分運用?
  3. 為何社區內仍然存在反對施展安全社區計畫的意見?
社區有能力思考Why的層次之後,也要緊接著考慮What if的問題,也就是,是否還有更為有效、簡單的方法,也可以保障居民與遊客的安全?這是一個替代性的作為與思考,畢竟不可能每一個安全的社區都必須要推展安全社區模式,才可以維持安全的生活。換句話說,就是說當社區學習到安全社區模式之後,是否還有必要維持國際安全社區之名,才能夠維持一個社區的安全。維持一個社區的安全狀態,永遠都是公務部門的最終使命與社區機關團體的義務,而安全社區之名僅是在這一個使命之上,鑲上一個金質的外表,最終仍是須有金質之內涵,才是實至名歸之舉。

What進展到Why,緊接著What if 的過程,有如禪語名言「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譬喻,這是闡述安全社區發展的思考會經過三個不同階段:
  1. 在安全社區中第一個階段見山是山,其意義是說對於安全社區模式的一切,毫不猶疑,對一切事物,先給予一個相對應的名相,也就是追求國際安全社區的名譽。有了追求名譽的念頭之後,學習之旅便展開。
  2. 在第二階段的見山不是山,是指見到山之後,不再單純以山來看待,而會開始起疑,並且聯想到其他許許多多的問題。當社區得到國際安全社區之名譽後,所有的努力不再單純只是為了維持一個名,因此,安全社區的意義便從表相開始進入一個較深度的思考,其思考問題的多寡,則依照團隊挑戰安全社區本質的廣度與深度而定。挖掘的越深越廣,那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但疑問可能也越多,例如團隊的成員彼此會問:我們為了安全,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嗎?這個時候,新的價值觀也將團員的思緒激盪中產生。
  3. 第三階段的見山又是山的層次,此時對安全社區的理解已經超越表相的名譽層次,在團隊的觀念上建立較為完整與合理的意義,其主要的理由是團隊的觀點已經經過肯定、否定,與再肯定的過程,對安全社區有一整套屬於社區所有的看法,這一個看法能夠向社區的人解釋,能夠和反對者進行辯解。

區計畫的目的在於轉變(change)居住在這一個社區中的人民的生活文化及主政者的服務觀念。當計畫目的已經達成,那麼計畫領導著就需要進一步思考,下一步往哪裡去?如果計畫無法達到原始的期望,效益未能如預期產生時,身為領導者的我們,也要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