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022的感恩

時序來到12月,年紀也邁入55歲了。

回首40歲45歲48歲寫下的心情,轉眼間,又過了7年,職場人生的精彩過了大半,進入第三階段,有滿意的,也有不甘的,但都無所謂,都是自己走過的路,路上的光景與心情才是自己的重點,至於旁人,給予意見也好,給予協助也罷,即使旁觀,都是一種祝福。

這一年,變化太快,但也沒有意外,該來的還是會來。疫情在三月底突襲台灣,畢竟從2020年爆發,也撐了二年左右。雖然肆虐了四個多月,加上殘喘的二個多月,此時,疫情也過了,我們也漸漸恢復常態的生活,甚至也養成了持續戴口罩,保護自己的良好健康習慣。我從2020年1月開始,投入醫院防疫工作,週一到週五,每天與護理主任利用八點上班前,站在醫院門前量體溫並問候就診的鄉親,接近三年,反而成了職場當中一個難忘的回憶。

我記得10多年前,好友許伯祿Aloku用了55這一個數字,當時,我問他為何是55?他說想放下從事三十多年的公職,回到家庭。時光總是匆匆,公平的帶著大家往前走,每一步都是那麼的公平,沒想到10多年過去了,我也來到這一個55。55是一個很棒的年紀,回頭看看過去的歲月,年輕、付出的非常精彩,往前看看未來,尚有體力與智慧,稍有可為。

今年還是一樣獲得來自苗栗縣政府劉縣長與衛生局張局長頒發的獎座,感謝我過去一年給苗栗的協助。此外,也獲得國民健康署吳署長頒發的感謝狀,表揚我在台灣健康城市的參與及協助。事實上,我要感謝這個參與的機會,因為這些縣市首長或主管官署給我有機會到各個城鄉去看到社區的實況,提供建議,讓我有機會教學相長。

我81年從空軍退伍,今年獲得退輔會頒發榮民楷模的肯定。這一個肯定,除了肯定我這一個不是很老的榮民(尚難稱榮民北北)之外,其實也是鼓勵我們繼續站在社會崗位上,繼續做好服務榮民、貢獻社會的工作。

此外,我也感謝扶輪社對我的訓練及社友們對我的扶持、陪伴與勉勵。自從109年7月擔任社長,110年6月卸任,歷經一年的直前社長心智磨練,使我對於扶輪前輩的提點,有更多更深刻的體悟,也就是參與扶輪,一定要挑戰社長這一個職務,在這一年社長的工作,會讓自己真正改變。說真的,沒擔任社長以前,無法理解這些前輩所講的話,也無從同理感受,而擔任過社長之後,那種自身轉變的感受,扎扎實實的烙印在心裡。

回首這一年,家人幸福平安的走過,就是最大的心滿意足。這一年有了一些新的開始:

  1. 因為疫情邊境管制兩年未回來家裡的弟弟,回來了,家人聚在一起,就是人間幸福,最開心的還有父母,看見有點年紀的小兒子了,這二半來,辛苦地一人在外生活。幸好,網路視訊的問候讓家人仍不至於太過思念難熬。
  2. 父母在疫情期間,適應的還不錯,兩老彼此互相照顧,雖然與他人的互動從實質互訪改為電話問候,友人的情誼,仍能夠持續,略感欣慰。
  3. 美麗的工作,今年有了轉變,從專任教師,又跳進去接了班級,續任導師工作。這一屆次挑戰不小,但在她的愛心、耐心與經驗下,讓這群調皮的學生,漸入佳境。在她的努力下,我看見愛的力量,用愛溫暖學生的心,帶領這群孩子,安心的學習,並且學習互相關懷,彼此支持,凝聚向心力。我相信,這些孩子在將來,會感受到這一位班導給的溫暖,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刻,也就是青春年少輕狂的日子裡。
  4. 弟媳、兩位姪女,都能夠盡職守本分,讓職場主管、讓家人放心。在人生或職場往前行,總有挑戰,堅持,就有所突破。
  5. 晧維在這一年,改變甚多,尤其是與人談話之間,成熟的感受明顯。碩班畢業後,兩年多來在工作及社會參與上內斂許多,思考上加了深度及廣度,少了銳氣多了沉穩。對於下一個工作,相信助益不小。
  6. 思穎九月進入碩二,持續地在功課上鑽研,在碩二報考逕生博士班獲得通過,因此得以在下學期,也就是二月,提早進入博士班學程就讀,對於求學的深度及廣度上,都因為指導老師的細心引導,而更上層樓。
  7. 德國扶輪交換學生文勝Vincent這一年來電,和家人一起聊天。他在2014年到台灣,在家裡住了三個月,也在美麗班上讀書。這一份情誼,想起來,是扶輪前緣,也是一起跨國的友誼。
  8. 岳父母很健康,對我、美麗和孩子經常的關心。
  9. 最後,就是我自己,在這一個醫院職場的階段,工作25年。連同前面軍方及兩個職場經歷,工作超過三十年,這一條路走來,仍得感謝主管、師長及好友的鼓勵與協助,才能夠有今天的我。感恩,才能夠走得遠。在醫院、農會、指導教授、益友,及近十年來,不斷鼓勵互勉的社區輔導夥伴。

幾位社區好友:淑華、淑倫、愛卿、成龍主任、名浩,在這一年疫情肆虐,彼此互相問候,帶來關心沒有少。職場前同仁怡臻、卉家,也常常叮咚問候。對了,今年還得到一個原住民名字咧,感謝好友贈名。

感恩,雖然是俗套,但確實因為他們對我的關照與磨練,才能夠有所成長、蛻變。短短數十年,一萬多個日子,我與曾經與我共事的工作夥伴一同努力,今日在我的心中,將那時光寫成美好回憶。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2022的驚異奇航

 驚異,可以來總結2022這一年所發生的事情!

這一年,對於我來說發生許多事情,讓我對於無常開始有了體會,在藍藍的天空,也會有雷。

回顧這一年:

  1. 在21年底疫情還算穩定,所以就同意了職福會所議,恢復辦理年終晚會,但在年初,疫情升溫,為了員工安全,毅然決定停辦。
  2. 三月底中旬過後,疫情陸續復燃再起。四月初台中從東勢爆發幼兒園、國小的疫情及自助餐廳員工染疫,自此,東勢就陷入忙碌不堪的防疫大作戰。台灣也就成為疫區。(防疫模範生打瞌睡,從座位上跌下來)。
  3. 我在這期間,超過一個月沒有休假,每天上班,和第一線的同仁站在一起。
  4. 恩師朱承平老師,六月某日在住家,下樓到垃圾,不幸遭機車撞,當日過世。
  5. 外祖母,七月在家中過世,她與外公甚為疼我,我在年輕時,載他倆遊大屯山。
  6. 父親的摯友台北阿伯,因身體突然不適,住院三日後,走了。來不及知道,就沒說掰掰了。謝謝他對我們的照顧。
  7. 國小同學敏榮,染疫驟逝。
  8. 社區工作的學者李永展,身體不適,走得突然,我們錯愕。我懷念與他同座的會議時光。
  9. 部落社造工作者浩恩,一個認真的年輕人,這個月突傳人不適入住加護病房。人就這樣走了。
  10. 農會的前理事長林宗寰,我回來東勢工作,給我很多協助的一位社區前輩,因病壯年過世。
寫下這幾件事,是因為他們都值得記下。無常,是常態,只是我們不習慣這樣的常態。我們喜歡照我們的規劃、步調去走。如果步調亂了,也亂了我們的心,但試著想,我們要讓步調協調,不就需要去練習,去看看大家的生活步調,讓我們保持在線上,同頻,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嗎?



翻向新頁

2022來到年末,隨手翻開就來到2023,忽見昨日,在家看著面北的景緻,天氣晴朗而有冬風,隔著窗戶,仍有唬唬之聲,但我聽出傳來的兔緣將近。

知22就像兩人相守,但23是22+1,也就有新的希望,兩人共力合進,隨風揚帆,就有希望。

日想起,日前在彎曲的山徑佇足片刻,仰見樹梢尖上有清空。這一個抬頭,看見樹群們在這山坡逕自奮力向上登高,彼此之間互勉,大樹成林。我呢?在這林間,是清、是晴,一切都那麼美好,片刻的停留,感受靜或淨,內心自在。

年躍步,一步是一步,實實在在,不急但不會慢,人生55,或許從此山林有新的路看見青空。2023,開放合作的一年,遙望遠方,邁向下一步。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聽懂與說好】

 忙,造成不太願意把別人的話聽完,嫌別人都沒有講到重點。

忙,也造成自己講話太快,沒有讓別人把話聽懂。
前者顯然聽話的能力出了問題,後者是說話的能力出問題!

當我不願意把別人的話聽完,而在講話者說到一半,就打斷請他說重點時,其實已經犯了兩個錯,第一個錯誤是以自己的經驗在擷取及判斷他人說話的重點,當我聽不懂或聽不到自己所要的重點時而出言打斷,這犯了聽話的錯誤!第二個是欠缺對說話者的尊重,降低他繼續說話的意願。

說的目的,是要讓聽者懂,讓他知道與同意!
聽的目的,是要讓說者知道你聽懂,說好。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光想問題,沒有辦法達成目標】

為了讓脫困的解決方法或策略具體化,可以將目標與解方策略之間,藉由數據展現,而容易理解。例如業績低迷,盈餘落後目標15%,因此我們需要制定一個提昇績效的策略,這一個策略要包括這三個向度:

  1. 具體方向:例如增加熱食的銷售業績。
  2. 可測量目標:例如比過去增加60%的銷售額。
  3. 有判斷基準:例如增加早午餐的販售商品及宵夜的搭配菜單。
你必須針對目標,提出目前要改善的問題。藉由明確的目標,加上這三個向度描述,讓自己的問題有了改善的方向。因為方向清楚,才能讓自己的努力有了著力點,讓團隊的分工與合作產生關聯。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做人】

『做事求精,做人求合』

給自己惕厲,更是給新人勉勵。

進入職場20多年,求精這條路,不曾鬆懈。多年來,已見稍有成果。

相較於做人求合的努力,自己卻有一股傲氣,總是親手多於委任,最終只有累死自己。

做人求合/求和,一樣重要。能夠與人合作,也要胸懷異己,和善以對,謀事求人。

身為領導者,更是需要對事以精確。對人以和合。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練習正向思考】

正向思考讓自己不怕一時的苦,因為正向思考讓他知道一時的苦,不會苦一輩子。

有些人喜歡躲在自己的舒適圈內生活,因為他不習慣面對陌生的環境。當他在面對陌生的工作、陌生的人或是新的挑戰時,他選擇逃避,耍賴,或是拖著別人一起下水。這樣的工作思維,會讓同儕離他遠遠地,深怕被他攀住而慘遭池魚之殃。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找一本書讀】

困難的發生,常常是因為自己的相關知識不足,導致無法提出有效的方法。

這些困難並不能夠靠別人幾句話就可以提供解決方法,也就是問題與答案之間,往往不是這樣的簡單直線關係。

問題的解決策略應該是多元的,思考多元的解決方法必須依靠閱讀累積,才能夠從問題不斷地叢林中,闢出一條蹊徑而脫困。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架構自己的思考模式】

有一回,我把一個任務交給同仁,同仁聆聽之後,等著我接下來說明交辦如何執行的步驟。同仁沒有這些說明,他們認為不妥,而我的經驗是這樣的交辦,在成效的確保之外,將會阻礙了同仁的學習與思考。所以我請他們先想,以另日討論取代說明。

我希望同仁改變作法,因此,我嘗試用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因為我認為看清問題,就看見答案。練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分析問題的架構,讓他們將來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建立自己的問題分析架構。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留下空白厚實心靈】

樂在工作,就要留下空白。空白的時段,給自己不同的活動,讓大腦的工作區暫時獲得休息。在這一個空白的時段,啟動你的休息按鈕,去喝一杯咖啡或茶。

留白,在忙碌的時段中,離開自己的辦公桌,讓思緒留白。眼睛看看窗外的藍天,讓視野留白。

匆忙的快轉,不會讓影像深刻,快轉只是更快的結束眼前的工作,無法完成你的任務。如果你的任務是發覺影像中的什麼。

細思慢想得有空白的時段,空白的時段會成為你的心靈食堂,餵飽你的身軀。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提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除了依賴經驗之外,還可向他人請益,或是閱讀求取策略性解決方法。

在問題解決時,我們常會遇到困局,困在一個迷局裡而難以跳脫。
日前,我用顯微鏡觀察來描述這一個問題解決方法。首先將問題(玻片)放到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在鏡頭下只能夠看到玻片中的一部分區域。這就好像我們在看到問題現狀或聽到一個問題的描述時,通常是片面或片斷的,因此移動玻片檢視全貌是很重要的。在現場,移動雙腳或向不同的人詢問就有這一個功效。其次找到可疑的目標時,靠著轉動雙輪去聚焦目標,甚至轉換鏡頭放大倍率,釐清與確認問題。如此把玻片上的可疑點或問題點,反覆確認釐清。

因此,移動玻片確認問題範圍、扭動轉輪辨識標的、轉換鏡頭倍率釐清標的,用這三個方法即可避免片段解決問題,或是被老闆以沒有全面思考問題而退件。

管理工作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看到問題就直接聯想解決方法。錯誤的問題定義,只會造就錯誤的解決方法,因此,資深有經驗的管理者,不急著提出問題解決方法,而是確認問題的定義,也就是什麼樣條件下,這是一個問題,需要解決的點在哪裡?看到問題的核心,提問然後確認後,才提出解決辦法。為何如此謹慎呢?因為解決問題需要資源,資源對企業而言,是很難得的,且有限。因此,資源投入前,一定要確認問題,才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方。

在此,也要檢視,我們雖然確認問題了,但提出的方法,真的是有用經濟的解方嗎?還是需要大量資源呢?在這裡,就是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創新的方法,需要有新的視野來看,因此,老把戲很難應付未來的需要,更難有競爭力,所以,資深的管理者要不斷學習,與他人交流的道理,就在於此。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恩德波利歐,波利歐福利]

1988年國際扶輪與世界衛生組織就共同提出了根除小兒麻痺的計畫,讓全球的小兒麻痺發生率降低了99%以上。

目前聯合國和國際扶輪,為了表達兩個組織關切世界和平與人道關懷的共同目標,每年都會共同舉辦「聯合國扶輪日」(Rotary Day at the UN),並一同表揚為此目標做出貢獻的人士。

國際扶輪發起:
捐出您的時間,響應根除小兒麻痺
捐贈您的資金,接近根除小兒麻痺
捐贈您的聲音,幫助根除小兒麻痺

就在10月24日國際根除小兒麻痺日,我們一起大聲呼喊:
Polio Free, I Am Here!

【扶輪社】

東勢扶輪社在1970年由豐原扶輪社輔導成立。豐原扶輪社由台中扶輪社輔導成立。扶輪社藉此開枝散葉,在各地行善。

扶輪是建立友誼、互助、扶持、學習、付出的地方。走進來學習,走出去服務,是扶輪的口號,在此,歡迎您參與扶輪活動,加入扶輪社,為人道關懷、友善社會而在一起。
近年來,扶輪社以主題帶領各社區推展扶輪服務,包括:
  • Making A Difference 扶輪改善世界
  • Be The Inspiration 成為勵志領導者
  • Rotary Connect The Word 扶輪連結世界
  • Rotary Opens Opportunity 扶輪打開機會。
  • 2021年Serve to change lives服務改善人生
  • 2022年Imaging Rotary想像扶輪


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是由分布在168個國家和地區中,共超過35,000個扶輪社組成的服務性國際組織,總部設於美國伊利諾州埃文斯頓。
扶輪社是一個非政治和非宗教的組織,不分種族、膚色、信仰、宗教、性別或政治偏好,開放給所有人參與。其宗旨為藉由匯集各領域的領導人才,提供人道主義服務,促進世界各地的善意與和平。

【做事與做大事】

我們每天都在做事,但不一定是做大事。

日前一個演講,我演了一個個人行動劇給學員看。他們看見我小碎步的前進,兩腳換步動作很快,但移動不多。我停下來問他們,我到達目的地了?沒有。我兩腳忙不忙?忙。我累不累?累。對於我要到達的目的地,我移動了多遠?幾乎原地打轉。我很認真的碎步移動嗎?是的!

學員從我的演示中瞭解,他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是:『到底他們的方法,對於達成他們要得結果,是否有效?』

做大事,最重要的是目的。目的清楚,再來討論方法,到底是要碎步夯實,還是跨大步前進。
做大事,就是要搞清楚目的,就能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作為。




【誰來教你】

 工作上會遇到瓶頸,誰來教你?

你的主管嗎?
她(他)很忙,可能教你一部分;也可能沒時間教你
她(他)有責任教你,但可能點到為止。
他(她)可能有責任教你,卻沒有能力教你。

你的同仁嗎?
他(她)沒有責任教你,但可能僅止於熱心地提醒你。

他(她)可以教你,但你的人際關係,讓她(他)不願意教你!

你的瓶頸,是你的責任。
沒有人有責任要教你!
你得負起責任,突破自己的瓶頸!






【進化升級】


工作資歷隨著時間經過歷練,逐漸變承資深的工作者。但資深的意義是什麼?


資深的工作者是初入職場的學習榜樣,因為熟稔於職場文化及市場需求的掌握,能夠精準的處理上級交付的任務。資深的人會自我持續提升知識與技能,不會憑藉著年資、經驗而自傲,停滯學習。所以我們看到一個卓越的職場工作者,會有1.0版的OOO(個人姓名)、2.0版的OOO(個人姓名),甚至到了退休時,已經升級到X.0版本。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資深工作者,至少是
  • 資深的工作者是有影響力的人
  • 資深的人會自我升級
  • 資深的人每天關機後會自動改版升級
  • 講的話做的事會符合未來(明年)的需要

一個資深而卓越的工作者,他會持續進化,帶領自己及優化團隊。持續進化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表現在工作績效,領導同仁優化知識與行為。因此,反向來看,欠缺自我學習及進化的工作者面貌是:

  • 用過去的經驗複製到明天的作為是不可取
  • 把自己活老了就是走向淘汰
如何持續進化,我認為:
  • 每天創新從晨間及睡前閱讀開始
  • 定時關機升級,學習獨處
  • 與他人交流,交換心得與經驗
  • 參與社會團體,保持學習心態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二十年後的今天還保有當年的初心嗎?】

面試,是檢視應徵者能力的時刻。應徵者在面對口試人員的提問時,會做充分的考量,這一題的答案,我該如何回答,最好,最週延。這一個考量,還會很快速的在頭腦裡頭轉一圈,全力思索一番,然後提出自己的想法。慢了,就丟分了。

通常這一個面試的答案都不會太差。應徵者為了取得工作,在面試前,都會充分準備,因此在心理上、想法觀念上,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對於應徵求職的公司,也多少有基礎的探查與了解,調整自己的想法,來面對面試考題。因此,這樣的面試者心態,讓口試應對也得宜許多,不至於有離譜的作答。至於初入職場者,或是在職場上三、五年後積極的轉職者的面試表現,我想,只差別在兩者有無相關經歷或經驗,融入應答之中,讓回答更有內容,更具實務性。

一個職場資深的工作者,若少了面試者心態,把每一次與主管見面,面談工作時的應對,隨便處理,甚至,採無所謂、不以為然的態度面對,試想,這樣的態度,若回到多年前,有辦法取得工作嗎?如果,答案是不行,為何當時很在乎,但現在卻不在乎呢?無非是失去進入職場的初心,把初心換成老大心態而已。

在職場上要有好的表現,就需要隨時保持初心。職場面試者最愛的就是那一份初心,最害怕的就是老大心態。擁有初心的人,有熱誠去面對工作挑戰,不怕苦。持有老大心態的人,怕麻煩,會找捷徑及省事方法,做表面工夫。若要成為主管的最愛,經歷或經驗隨著工作資歷不斷的累積,但是初心要不變,才是保持競爭力的不二秘方。

在職場,要認真面對每一個被上級交付的任務,保有初心與熱誠,再加上職場歷練得來的實務,回饋在工作表現。在職場,要隨時保持新鮮人的心態,才不會露出老態。如果你進入職場二十了,在二十年後的今天,面對主管更加直接毫不留情的面試題目時,還是要保有理想性,而不是油腔滑調!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成功者心態】

成功者心態,是許多人想知道,並學習模仿的焦點。我常在想,為什麼成功的他們有那麼多的點子?那麼多的智慧?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曾經學習到的成功者心態,是不斷地思考。這一點讓我學習最多。因為從來沒有所謂最好的辦法,只有不斷改良的辦法。最成功的不是提出來的第一個辦法,但卻是從這第一個辦法提出來之後,不斷的嘗試及滾動修正,加上新的元素一個辦法,但卻是從這第一個辦法提出來之後,不斷的嘗試及的最新辦法。

為什麼不斷地思考是最重要的?突然想到的點子,或是經過琢磨再三提出來的辦法,都需要經過測試。實施的結果不夠理想,就要進行思考,不斷的翻新,然後再次實施,如此不斷地持續下去,直到滿意或大眾接受。

不思考,只想接受指令的人,不會成功。因為他永遠不知道為什麼而做,換言之,這樣的人不知道好的標準是什麼,也就不會知道他人是否滿意。這樣不思考的人,對於他人驗收成果時,欠缺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新的要求。不思考的人,抱持的是『要求那麼多!』、『做了也沒用!』的看不出差異的態度在做事。

懂得思考的人,抱持著熱情在思考。他們不斷的修正剛剛提出來的想法,他們不計較失敗或是結果不完美的挫折,反而是在看到不完美的時刻,立刻檢討反省,再度進入思考的狀態,調整實施方法再度執行。所以在懂得思考的人身上,會看到一種反覆韌性的特質,沒有抱怨的負能量,而是擁有一股我要成功的氣場。



懂得思考的人,他的成功,都是從失敗之後開始的。在失敗之前,思考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在失敗之後,思考我還有什麼選擇?這樣的人,『我做不到』,從來不是列在他的選項。失敗之後,開始反思,我那一個步驟沒有做好?我欠缺了什麼考量?我如何能夠找到那個重要的資源?一連串的反問與反思,都把自己從失敗的泥淖中拉出去,往下一個行動前去。而失敗的人,懊惱地困在泥淖之中。

成功與失敗的人,只有一線之隔,那一線隔開的是積極思考與否。那一線隔開的是要更好的心態。成功的人,看到了該做的事,然後找出更好的方法,去達成目標。所以我們要學習的只是建立拼命認真思考,思考到最後,把事想透,自然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