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章】讀書不輸

讀書不輸

【聯合報╱高希均】 2009.10.31 04:01 am

五十年前秋天去美國讀書,正是尼克森與甘迺迪競選美國總統前夕。一年多中,親身經歷了第一次的民主洗禮,尤其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的電視辯論,使一個來自戒嚴地我們真有本領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嗎?
區的年輕人看得興高采烈。選舉結果是四十四歲的甘迺迪變成了美國最年輕的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他的二句話打動了無數人心:「不要問政府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政府做什麼。」甘迺迪的號召使冷戰中在當時太空計畫已居劣勢的美國年輕一代警覺:
(相對的!您有本領為您的工作職場付出什麼嗎?)

生長在抗日戰亂中的大陸,成長在經濟落後的台灣,我二十三歲來到優勝劣敗的美國,當時就立刻加深了自己強烈的危機意識:要救自己的國家,先要救自己。救自己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用的人。靠天生的體力、靠中國人性格中的打拚是不夠的,也無法持久的。西方社會顯示:必須要靠現代方法,才能把每個人化平庸為出色。

用經濟的術語說,現代方法就是要把人提昇成具有競爭力、具有生產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人。這個方法就是靠教育。這個橋梁就是靠認真讀書,靠大量閱讀。

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國家,經濟進步而教育落後的;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讀書的社會:自己購書、家庭藏書、社區愛書,每個人都是終身閱讀者。

因為終身閱讀在西方社會是那麼的普遍,半世紀以來我在那裡相識的美國朋友幾乎都是我所嚮往的「專業內內行,專業外不外行」。「內行」靠專業精讀,「不外行」靠大量閱讀。自己只做到一半,因此我在台灣,利用所有的場合都強調:大量閱讀對現代人的重要。

今天對台灣社會做出貢獻的這些人,都是在極度艱困的生活及成長環境中,靠自己不斷的用功與大量的閱讀脫穎而出:如于宗先、孫震、蕭萬長、賴英照、張作錦、鄭崇華、黃春明、嚴長壽。

這些人提供了讀書、為人、做事的最佳示範。

因此我要告訴年輕一代:在所有的選擇中,閱讀最重要。

我深信:讀書不輸;讀書一定強。(我也極為認同)

(本文為天下文化近日出版《閱讀救自己》自序)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