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合作,是社區安全計畫的核心

Make a plan to build a safe community!

內許多的社區安全計畫都由衛生單位擬定計畫,邀請相關單位參與,因此一個衛生所應該在社區安全計畫中,擔任甚麼 樣的角色,計畫人員需要甚麼能力,才能夠有效的領導與協調的參與者發揮功能?
確,這一個問題,對於現今公共衛生界的同仁,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 首先面對的挑戰,就是許多的安全議題,超越衛生領域的範疇,衛生單位人員並不具備該項議題的背景知識,在擬定計畫上,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收集資料,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計畫。

二項挑戰就是結合相關部門資源,由於這些部門並不具有隸屬關係,在當今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主流價值觀下,確實很難取得合作的意願與共識。縱然社區安全計畫面對如此艱困的環境,更需要衛生部門堅持做正確的事,對的事。當我們了解一個成功的社區安全計畫,絕不會是單一單位就可以有效管理時,再參考過去許多成功的社區安全計畫,就可以發現,導入多元的觀點,能夠有效刺激思考,提出週延的社區安全計畫。
一回談到,社區安全計畫跨越單一部門的資源,走向整合的體制,今天所要談的就是如何開啟協力合作的機制,以有效執行社區安全計畫,在操作社區安全計畫時,要建立一個跨領域的合作組織,計畫的起草單位(例如:衛生所)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進行人力資源的整合:

  1. 找出你要的領導人層級(鄉鎮長或村長),就會定義你的社區範疇應該是村或市。村長不會有能力解決『市』的層級問題。他沒資源。
  2. 找出合適的領導人,如市長、市代表會主席、主任秘書、大型公司董事長、大型(市級)社團領導人等。直接領導就是市長擔任主任委員。間接領導就是由主任秘書等人擔任主任委員,市長則擔任背後的支持者。
  3. 衛生所是最最重要幕僚單位---智庫。提供所有跟傷害有關的知識及建議案,供委員會參考定奪。在國內,要這些參與單位有明確的議案,有點困難。所以衛生所的角色:啟發者、建議者、推動者。
  4. 可以先召開小型籌備會數場,然後才是成立大會。當然,也有社區一開始就是成立大會。前者,累積共識,然後才成立行動團體(推廣中心或委員會),所以是先有共識,在做事。後者,一開始就成立推廣中心,然後再慢慢凝聚共識。各有優缺點,前者,耗時,需要由衛生所逐一拜訪,以累積共識,但恐緩不濟急。(就像中醫,慢效,無礙身)。後者,由市長依照衛生所建議名單召集成立,但恐對議題不知所云(像西醫,速效,恐傷身)。前者,克服方法,需要短時間(一週內拜訪完重要人士,取得認同之後,立刻由市長召集)。後者,取得市長認同之後,欽點重要人士擔任各領域召集人。
  5. 設立一個協調的機構,例如設立安全社區推廣中心在中心下設立各種議題的委員會(有些地方是設立委員會,那麼在委員會下就設立工作小組。)
  6. 傷害議題,要分開處理。例如道安工作小組,由道安相關人士組成,獨立開會。不要把所有議題豁在一起開。推廣中心(委員會)是解決重大事項的場合,由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各議題召集人及衛生所、監測單位共同召開。
  7. 社區的範疇。社區的需求可以說都是大同小異的(從統計觀點)。宜蘭市的議題與各里的需求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地理範圍大很多很多,但人口年齡結構相似。地理範圍小,資源少。地理範圍大,資源多。重點是,你沒有時間逐一處理各個社區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會處理完一個社區的安全問題,接者處理第二個社區,依此類推嗎?很難吧!社區安全計畫是引發社區內的居民或團體或資源掌控者對安全的重視的能力,而不是在能力上取而代之!
  8. 在計畫的操作上,需要有系統的推展。這是需要仔細思考的。沒有把握一次戰勝,就要分進合擊。逐一突破各個領域,取得認同,讓他們參與,提出意見。當然,當他們都沒有意見時,你就可以提出你們的意見了。持續前進是團隊的重點。
  9. 最後,從這個營造的過程中,累積的計劃者的信用(credit),這是很重要的。當大家看到你作的建議是公正的、有成功的機會,大家自然就會聽從計畫者的。
組一個社區安全組織,是整個計畫中最為困難的部份,當然也就花費最多的時間。因為這是建立參與者之間的信任,與合作的默契,所以計畫的主持人更需要小心翼翼的處理這當中所產生的各項議題,透過穿梭協調,讓人們從一個參與者,轉變為合作者,更進一步變成各項議題的主導者。如此,一個成功的組織就此形成,而組織的成功,可以說計畫成功的基石。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