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閱讀大眾傳播媒體有關88災難的檢討,不脫出以下幾種論調:
- 中央政府救災太慢
- 地方政府未適時疏散居民
- 氣象局的預報準確性問題
- 山坡地濫墾等水土保持問題
- 國土政策問題
【中央政府國土政策的調整+地方政府水土保持政策的落實+公共工程建設的安全+居民的社區永續作為】
緊急災難處置的處理告訴我們,預防重於處置。我們需要培養的居民如何預防緊急災難事件、接著才是如何有效的處理災難事件以減輕人命財產損失。從這次的事件中,我們檢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面對災難的同時,是否有相關單位亟思未來在遭遇相同的災難時,提出全民的防範措施,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知道的事情與作為。很可惜,礙於救災的時候,我們尚未聽見適時提出呼籲與檢討,未來是否還會提出,不得知。
居民與產業在這次的災難中,無疑是受難者,但從這次的傳媒的節目文章中,可以清晰的看見一股對於以大地使用者的省思概念產生,也就是從山地的土石流、平地及低窪地區的水患無法退去等現象,提出正確防範措施與未來處置的檢視與評論,現在就看政府如何提出對策,安置居民的退路或轉業等。很可惜,政府的對策還來不及大聲提出,就在災民救災的聲浪淹沒。
台灣的國土政策與中央與地方的防救災整合系統來看,我們可以說是體弱多病。以年平均7個風災侵襲台灣的經驗來看,第一個風災襲台之後就已經令我們元氣大傷,且復原速度緩慢,是否經得起未來的挑戰,想起來就令人膽顫心驚。
我認為在這個時候,分為救災處置與規劃防範兩個路線,請相關單位做該做的事情,說該說的話,提供一個長期政策作為,讓領導者作正確的判斷與執行。短期政策只會讓領導者陷在災難漩渦中,無法脫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