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明天,我將成為領導者

在職場上,與同仁相處,必須要具備很好的修養與冷靜的頭腦。管理工作上,有些人支持你的立場,但也有人反對你的論點,因此,讓自己能夠週延的思考及執行一個周全的計畫,就不能夠一意孤行,必須能夠聆聽來自不同觀點的發言,甚至是惡言相向也得思考惡言背後藏有的玄機。

心胸寬大,言詞溫和,就是海納百川的基本作為。大度是一種和諧,願意容納異己,聽進逆耳之言,原諒他人的無心之過,育才於平時,用人惟才而取。大度確實是
做大事的基本要件,不可不知: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夥伴的人變成對手。
2、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不要斤斤計較。
3、在金錢上要大方。
4、不要有權力的傲慢和知識的偏見。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應和別人分享。

發展自我,需要充實自我的內涵。內涵豐富的人,知道自己所知所學永遠不夠,因此在工作之餘,願意保持學習的心態,豐富自己的知能,從文學、哲學、美術、音樂、藝術、科學等多面向聆聽與賞析。當返回工作崗位時,能夠期勉自我,進三步,得退一步,持有餘裕於未來:
1、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虛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眼界寬闊。
2、瞭解自己,培養屬於自己的審美觀。
3、笑對生活。懶惰要不得。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4、不要盲目的做任何事。要有目標。
5、不僅僅只關注內在美,外在美也很重要。
6、不要整天的對著電腦,玩著無聊的東西。
7、理智的判斷,學會控制情緒。

誠信是與人之間的黏著劑,無誠信之人,黏著劑則不牢靠,無法讓人相信,而願意依附於你。無信之人,職場勢必孤單: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說了就努力做到。
2、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掛嘴上。
3、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4、耍弄小聰明,要不得!

擔當是指自己得肩負一切成功與失敗的後果。一個有擔當的領導人,不要諉過爭功,才有機會走得長遠而有人追隨。因此擔當者,是一個內觀型的人,觀己之過而非論人之非。
1、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先從自身或自己人開始反省。
2、事情結束後,先審查過錯,再列述功勞。
3、一個計畫,要統籌全局,規劃未來。
4、勇於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損失。
這七件事40點,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有所長短。你最弱的是那一件事呢?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練就沉穩、細心、膽識,讓自己成大器

領導與管理這條路,是辛苦的。因為沒有人會教你全部。翻遍書店,也沒有一本書可以告訴你如何做好領導與管理的工作。

所以當我有機會看見這些經典語錄的時候,就把他蒐集典藏,作為字我的惕厲。

這七點包括沉穩、細心、膽識、大度、內涵、誠信、擔當。從自身的修煉到同事相處,從品格修養到待人處事,面面俱到,發人深省。

沉穩讓自己冷靜處事,藉由徵詢溝通,找尋最佳做事的方法,並取得追隨者的信任。沉穩的七點包括: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和遭遇。
3、在徵詢別人的意見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講。
4、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
5、重要的決定儘量有別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發佈。
6、講話不要有任何的慌張,走路也是。
7、自信是好,但是別忽略任何人的想法。
8、人無高低,不要一副拽拽的樣子,對人對事,別忘了禮貌。你沒有比任何人優秀。

細心的觀察身邊發生的事物,察覺可以努力的蛛絲馬跡,這六點確實是細心工作的經典之言,從細心觀察、根本癥結、因果關係、前後次序、改進與優化、補位作為,讓事務因細心而完美執行:
1、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
2、對做不到位的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癥結。
3、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
4、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
5、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隨時隨地對有所不足的地方補位。

膽識,讓自己勇往向前的同時,也具有智謀。膽識是從智慧中產生;膽識是從歷練中具備,正向的思考與謹慎的言行,讓自己展現領導人的魅力。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詞句。
2、不要常常反悔,輕易推翻已經決定的事。
3、在眾人爭執不休時,不要沒有主見。
4、整體氛圍低落時,你要樂觀、陽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為有人在看著你。
6、事情不順的時候,歇口氣,重新尋找突破口,就結束也要乾淨利落。
這三件事20點,你做到幾點呢?一起努力學習。
接下來的四件事20點,我將用另外一個篇幅闡述。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學什麼與怎麼學,哪一個重要?

我在這篇【「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學到甚多。(原文我附錄在文末)

過去的學徒制,可以解說這一個概念。
要去當學徒,得先決定選擇哪一個行業,成為接下來三年半所要學習的範疇,例如決定修理汽車業(大方向),那麼接下來思考決定學什麼的細節例如,板金修理、引擎修理、輪胎修理等不同領域(精準的大方向)。

『學什麼』是方向上的決定,『怎麼學』是技巧上的功夫。

當自己決定了學什麼之後,接下來就得思考『怎麼學』這個領域的功夫,思考如何在功夫或是技巧上努力,以使自己所站的位置,有獨門功夫,或是傲視群雄的絕技。

因此,當自己在學什麼的方向上有了定論之後,那麼怎麼學
就是『出師』的關鍵了。當出師自立門戶之後,就得靠獨門絕學征戰市場,取得客戶的關愛,有生意上的交易往來,讓自己的門庭若市而不會門可羅雀。

怎麼學的成效受到『師父領進門後如何教導,以及自己如何琢磨所學的功夫』這兩件事左右。當師父領你進門卻不思教育後進,那就是自己進錯門。若領進門而教,自己也得學而時習之,溫故就能知新。此新即為心得,甚至是創新。

怎麼學,可以縮短學習時程,或是增進學習效益。不可不慎!
*****
網路文章:「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2014/06/27

「台灣大學電機系讀了也未必有用!」這話,是 在三十年前,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的高材生李家同,一再告誡我們的道理。

三十年前剛考進新竹清大時,當時的工學院 院長李家同就是學長傳頌的一個傳奇人物,台灣大學電機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據說還是李鴻章家族的後代,家世顯赫,學長們 更傳說他在美國時因為研究成果太傑出,前蘇聯的格別烏(KGB)還會偷他的講義,拿到蘇聯當成蘇聯大學生的教科書

那一天,李家同談起他自己的學習歷 程,李家同說他在讀台大電機時,學的是「真空管」,他卯足勁學習,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天,雄心壯志以為可以大展所長。

沒想到在美國讀碩士,「真空管」早就 是歷史名詞,於是李家同又卯足勁研究當時最新的「IC」,拿到了博士學位才又 發現「IC」也過時了……

李家同問我們:「科技一日千里,學校 學的都是已經成熟的學問,都是『過去式』,社會要的是前瞻的發展,要的是『未來式』,光在學校學的東西,你們以為真的會有用嗎?」

真的沒用耶,該怎麼辦呢?

看著我們狐疑不解,李家同才告訴我們說:「其實,真正要 學的不是那些內容,而是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蒐尋資料的方法與思考邏輯的訓練。這四項越紮實,一輩子都有能力立刻學習,就 不必怕學到的內容已經沒有用了。」

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蒐尋資料的方 法與思考邏輯的訓練。「怎麼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而要知道「怎麼學」?首先就先要知道學習靠自己,套句這 幾個月青年流行的語法:「自己的知識自己求」!也就是要有「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的氣魄。

這些年,年近中年,我的案頭又重新貼 上少年十五、二十時最愛的一幅已經泛黃的對聯,提醒我別忘了少年時的壯志。這對聯是大學時代,自己寫來貼在我的案頭。

「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這 段話,是王光祈寫的,他是「五四運動」時代,當時最重要的學生領袖,王光祈是「少年中國學社」早期的負責人。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主張社會 改造的青年組成。昔日馬志尼在西方創造「少年意大利」的歷史令他們嚮往,他們也要全心全意立志在東方創造一個「少年中國」。

一九一八年六月三十日發起籌備,翌年 七月一日正式成立。發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釗、陳愚生、曾琦、雷寶菁、張夢九。王光祈是學會初期的主要負責人。這個學會存在達 六年之久,先後入學會的有一百二十人多人。

學會中的左翼,有李大釗、高君宇、黃 日葵、惲代英、毛澤東、張聞天、趙世炎、沈澤民等,他們都主張共產主義;中間派的代表人物是當時傾向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王光祈; 右翼則是後來國家主義派的骨幹曾琦、李璜、左舜生、陳啟天、余家菊等。盡是百年來中國史上的一代菁英。

後來王光祈出國深造,一九三六年客死 在德國。他的「去國詞」充滿了少年的的多情與無懼。

「山之崖、海之湄,與我少年中國短別離,短別離,長相 憶,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唯我少年,乃能自立!」

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唯我少年,乃能自立!

學習,不是靠身上制服是什麼名校,更不是靠自 己是享盡最好公共資源所打造的光芒。

名校就等於菁英嗎?最近為了「十二年 國教」,為了擠進建中、北一女等等所謂名校,「十二年國教」搞得真是滿「城」風雨,為了這幾千個「都會名校」的名額,入學方式光怪陸 離,還搞到幾十萬個偏鄉學子同受其擾。

問題是:就算建中與北一女曾經培育了 許多菁英,但是,現在擠進窄門去就讀的學子們,又能如何證明自己是菁英?

別忘了,學長姐是好漢並不代表現在學 子也是英雄!

更何況,看看馬英九、江宜樺、吳敦 義、蔡英文、陳水扁、蘇貞昌、謝長廷‧‧‧這些人都也是「名校」出身,請問學弟、學妹們,有多少人覺得這些學長姐能讓後輩真正有光 采?

只有「名校」才能「學」?如此之「恃 過去人物,用已成勢力」,這般少年如何自立?

不 諱言,我雖然家世貧困,但父母努力,加上過去的教育體制反而相對正義平等,讓我也能是讀所謂的「名校」出身,初中是桃園頂尖私校之一 的復旦,高中是當時唯 一的「國立高中」師大附中,學士學位是清華,碩士學位是台大,捫心自問,我都不敢自居是菁英,因為我深知,這是所得到的教育資源不 公,占了便宜而已!

台灣之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所謂名 校享用了絕大多數的教育資源,納稅人血汗錢的全力供養,導致了名師集中,造成了學子一進入「名校」就可以得天獨厚,不但教育資源壟斷 享受,還包含「人脈」。

歐美的「名校」大多是「私立」,那是靠這些學校自己的本 領!

台灣的「名校」卻特別詭異,竟以「公立」為主體,靠的是 納稅人血汗錢來奉養,恃過去人物,用已成勢力,如此之「名校」,真能自立嗎?

正義,應該是把更多資源投注給最弱勢者;公共 資源與公共財所打造的「公立學校」,更應該讓更多弱勢孩子可以藉教育而翻身!

過去,台灣的窮孩子是靠努力,國家制 度鼓勵他們去讀「公立」學校而翻身,如今,台灣的「公共教育財」在國家制度亂整下,變成「贏者圈」世襲的掠奪!

但是,那些弱勢的孩子仍不愧於「不恃 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的氣魄。

六月二十三日天光乍現、山風徐吹,我 正在偏遠深山準備載偏鄉被政府一貫放棄的孩子們去考上的高工、高職去報到。

二十二日下午到達偏鄉時,我的淚水就 奪框而出。

我看到二十來個來自偏鄉的十五歲少 男、少女,擰著小布包,已經搭了近一小時的山路顛簸公車,他們還要再等一天沒幾班的小火車或簡陋公車,到台中轉車,奔赴苗栗、雲林、 嘉義•••也都是偏鄉的學校報到。

路途太遠了,所以他們連夜出發!

父母外公外婆忙於農作,所以這些孩子 自己一個人遠行。

而在二十三日我要幫忙載去的孩子,他 要報到的地方,我開車直奔要兩小時的山路,如果換車再換車,加上等車的時間,四個半小時,早就過了規定的報到時間。

弱勢孩子他們的會考成績單上,沒有「A」,多數是「C」,但他們總 算知道要「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被國家所拋棄的孩子,因此在志願序填寫時很務實,有學校就趕快填,賭「志願序」積分,多數都還因此 讀到「前三志願」。

這些「前三志願」當然不是那些都市菁英中的志願,但「感 謝」那些搞不清楚自己位置,所謂「填錯志願」的菁英,這些偏鄉孩子分發的學校,竟都比他們淒慘成績好一點。

他們,要靠自己的力量,在被掠奪已所剩無幾的「公共教育 財」中,自己的知識自己學!

「不恃過去人物,不用已成勢力!」、「怎麼學」比「學什麼」 更重要!獻給剛經過「十二年國教」磨練的偏鄉弱勢少年朋友們。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當我遇到困境時,我需要的是陽光不是黑暗!

因為工作的轉型,讓自己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及工作的態度。

當自己不願意轉型的時候,腦海中浮現許多的理由拒絕一切。當自己願意轉型,歡喜接受新的挑戰的時候,再多的困難,也都會排除,以展現自己願意承擔的態度。人就是這麼具有無限的潛能。

因此,事情成不成,只是看自己願不願意。只要有意願,就有機會做到!

所以當我獲得以下這樣的一句話,我明瞭了一切:
改變自己的態度,改變自己看事情的方法,接受不合理事物的存在,然後再找到對應的方法,與之共存!
不合理的對象是人就找到溝通的方法!
不合理的對象是事就調整出適應的方法。
不合理的對象是制度,我們要找到在制度下的生存方式!
 一切只是自己的態度出問題。當態度改變,自己的能力就獲得釋放,開始充能。當態度改變,就會停止抱怨一切的不合理。不再會怨懟周遭的人,抱怨事情與制度的不合理,反而找到自己面對這些人、事、制度的角度,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開始新的工作生活。

我感謝這一句話,讓我面對眼前的挑戰,因為我知道不合理是存在我那不成熟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事物。當我知道面對問題的時候,原有的不合理就從我眼前消失,留下來的是我的微笑(緊握拳頭),面對我未來的挑戰!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別把經過當成經歷,讓自己破綻百出

在面試時,有些人會把曾經參與過的事情當成他的經歷或資歷。對於這樣的觀點,我並不認同。

參與不一定是擔任團隊內的核心工作,所以對於一個專案瞭解程度不高,但面試者在回答的過程中,卻把這一個資歷當成他的主要貢獻之一,自信滿滿的回答,我認為這樣的態度,對他的面試成績並沒有幫助。

自信與自滿最大的差別在於態度。有自信的人,多了一份謙虛,這一份謙虛讓他對已知部份的展現把握,對於未知的部份,保留他的虛心,以求教於專家。相對的自滿者,對於未知或參與不深的部份,表現出他沒有問題,可以面對一切,如此高估自己的能力者,其實在態度上已經破綻百出。

近來我在商業週刊上閱讀了這樣一段文字:

訓練三種思維改變自負,多方蒐證,思考讓錯誤減到最少!
ㄧ,敞開心胸接受種種雜亂的數據。減少自負的氣燄。
二,認真思考其他可能把我們的結論導向錯誤方向的做法!
三,尋求多樣性。多元的觀點讓我們採取不同角度檢視同一道問題,才有機會辨識錯誤。
改變自負的心態,才能夠學習更多。因為謙虛,才能夠看清楚複雜的資訊,辨清問題所在。因為這樣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夠認真思考自己在策略性思考上的不足,因為不足,才使得自己願意接受更多元的觀點,反覆求真,避免自己踩錯步伐,絆倒自己。

改變過份自大的心態才能改變自己虛滿的狀態,承認自己的不足(虛滿),才能改變面對新居面的態度!唯有思考為何要這樣做,整理自己過往的經驗,才能面對明天的挑戰!

別把經過當經歷,仔細的面對以往做事的角色與成就,才能夠找到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