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故事】學習換位思考,讓人生多一點想像

『換個角度想』、『同理心』,都是相同的思考,希望自己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一件事。

換個角度想,可以透過親身體驗、聆聽對方所講述的內容等方式進行,以獲得『觀點』、『思維』,進而體諒對方的處境。

文中小朋友的處境,就是需要大人『』下來,就能夠立刻體會,無須言語。但更多現實生活,確實需要轉換『心境』去換位思考,以便靜心體會。

生命中,因為時間經過的成長,而忘了過去的生命體驗(如文中小孩)。同時也因為時候未到,而無法體會那將來才會發生的生命之路(如長者因老化而產生的不便)。

取得換位思考的能力,相信生活中會多了幾分的體諒,讓生活變得和煦。

******
【換位思考】

在美國,一位母親在耶誕節前夕帶著5歲的兒子去買禮物。

大街上迴響著耶誕節的讚歌,櫥窗裏裝飾著樅樹彩燈,喬裝的可愛小精靈載歌載舞,商店裏五光十色的玩具應有盡有。

「一個5歲的男孩將會以多麼興奮的目光觀賞這絢麗的世界啊!」母親毫不懷疑地想。

然而,她沒有想到,兒子卻緊拽著她的大衣角,嗚嗚地哭出聲來。

「怎麼了?要是總哭個沒完,聖誕精靈可就不到咱們這兒來啦!」母親有些生氣,語氣中充滿了嚴厲。

「我,我的鞋帶開了……」兒子怯怯地回答。

母親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來,為兒子繫好鞋帶,母親無意中抬起頭來......

啊!怎麼會什麼都沒有?看不見絢麗的彩燈,沒有迷人的櫥窗,沒有聖誕禮物,也沒有裝飾豐富的餐桌……,那些東西都放得太高了,孩子什麼也沒看見。

落在孩子眼裏的,只有粗大的腳印和婦人們低低的裙擺,在那裏互相摩擦,碰撞,過來往去,真是好可怕的情景!

這是母親第一次從5歲兒子的高度看世界,她感到震驚,立即把兒子抱起來,放在自己的肩上,兒子開心地笑了起來:「媽媽,好漂亮啊!」

從此,母親發誓,今後再也不把以自己為基準理解的「快樂」強加給自己的兒子。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母親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認識了這一道理。

換位思考是與人相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技巧,也就是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和視角,去體驗對方的內心感受,瞭解對方的確切需求,從而在彼此的心靈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溝通橋樑。

與此同時,當你站在對方立場上的時候,自然也會以對手的目光觀察自己,從而對自己多一份瞭解。

不妨經常問一下自己:「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樣呢?」想想看,如果我處在我妻子的地位,我是否願意以我這樣的人為夫?如果我處在我兒子的地位,我是否為有我這樣的父親而驕傲?如果我處在我部下的地位,我是否為有我這樣的上司而慶幸?

當你進行這種角色轉換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現自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戰場上,知己知彼,可以百戰百勝;社會交往中,也需要換位思考,才能知己知彼,從而達到人際交往的最高境界。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如果說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來考慮問題!」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故事】誠信看不見,但你不能沒有它

國外媒體節目很喜歡做誠實測試,透過測試看見一個人的修為。

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測試,測試你是對自己,對他人否誠實信用。

誠信是誠實加上信用,有著坦誠面對自己,答應就要做到的意思。

誠信是看不見的一種實體,當失去或獲得誠信的時候,卻明顯的展現在你的心中。

為了獲得誠信,自我的修為非常重要,培育誠信的過程中,充滿各種誘惑。好似一杯清水,要拒絕加入各種香料成為一杯化學果汁,最終才能夠成為甘甜的清水。

******
【一個誠信的故事】

哈里斯是美國紐約市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高級職員。2010年8月的一天中午,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中途朋友想出去抽支煙,於是兩人一起走出餐廳,站在外邊的大街上。

一名流浪漢走引她,囁嚅地對她自我介紹:“我叫瓦倫丁,今年32歲,失業三年了,只靠乞討度日。我想說的是,不知您是否願意幫助我,比如給我一點零錢,讓我買點生活必需品。”


瓦倫丁說完後,用期盼的眼神望著哈里斯。

看著眼前這名年輕的黑人流浪漢,哈里斯動了惻隱之心,她微笑著對瓦倫丁說:“沒問題,我十分願意幫助你。”就伸進口袋去掏錢,遺憾的是,她身上沒有帶現金,只帶著一張信用卡,這讓她有點尷尬,她拿著信用卡,不知接下來該怎麼辦。

瓦倫丁看出了她的難為情,小聲說:“如果您相信我,能將這張信用卡借我用嗎?” 心地善良的哈里斯想也不想便同意了,隨手將信用卡遞給瓦倫丁。

拿到信用卡後,瓦倫丁並沒有馬上離開,又小聲徵求哈里斯:“我除了買些生活必需品外,還能用它再買支水嗎?”

哈里斯未加思索地說:“完全可以,如果你還需要什麼,都可以用卡上的錢去買。” 瓦倫丁拿著那張信用卡離開之後,哈里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廳。但當坐下來後不久,哈里斯開始懷疑和後悔,她懊喪地對朋友說:“我的信用卡不僅沒有設置密碼,裏面還有十萬美金,那個人一定拿著信用卡跑掉,這下我要倒大霉了。”

朋友也埋怨她說:“你那麼隨隨便便相信一個陌生人。你呀,就是又善良又天真呀!”

哈里斯再也沒心思吃飯了,在朋友付完賬後,兩人默默走出了餐廳。

令他們意外的是,剛走出餐廳大門,就發現流浪漢瓦倫丁已經等候在外面,他雙手將信用卡遞給哈里斯,恭敬地將自己消費的數額一一報上:“我一共用卡消費了25美元,買了一些洗漱用品和兩樽水,請您核查一下。”

面對這位誠實守信的流浪漢,哈里斯和朋友在詫異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她不由自主抓住瓦倫丁,連連地說:“謝謝您,謝謝您!”

瓦倫丁一臉疑惑,她幫助了我,我應該感謝她才是,她為什麼卻要感謝我呢?

隨後,哈里斯和朋友去了紐約郵報,將她剛剛發生的事告訴了報社。

紐約郵報也被瓦倫丁的誠實感動了,當即予以報道,頓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報社不斷接到讀者的來信來電,都表示願意幫助瓦倫丁。得克薩斯州一名商人看了報道後,便於第二天給瓦倫丁匯去了6000美元,以獎賞他的誠實

更讓瓦倫丁驚喜的是,幾天後,他又接到威斯康辛州航空公司的電話,表示願意招聘他擔任公司的空中服務員,並通知他盡快簽訂工作協議。

沉浸在巨大喜悅中的瓦倫丁感慨萬千地說:“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即使身無分文流落街頭,也不能夠把誠信丟掉。我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是因為我始終相信,誠實的人,總必會有好報!”

各位有緣人,我們一生之中其中一樣最珍貴的東西,便是我們自己的誠信,切勿為了名利和私慾,將它丟掉。誠信一失,我們很難將它找回來!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故事】有用的三分之一學到沒?

我非常認同,現在讀的學問,都是過去式,都是已經發生的事實,累積的知識。
我們讀了之後,只是將這些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工作的便利與順遂。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96年研究所時候,做的學問,都是在10年前的(76至96年),我只不過是將這些已知的學問,裝到自己的腦袋中,讓自己瞭解一些做事的依據而已。

我認為,能夠妥善的運用這些學問,已經能夠應付日常所需,但是真正要學的,卻是:
  1. 對知識的好奇
  2. 理解問題的能力
  3. 蒐尋資料的方法
  4. 思考邏輯的訓練
這些才是為學之道,才是讓您閱讀越聰明,您認同嗎?

******
【台灣的大學科系那三分之一有用?】

嚴長壽真是太客氣了,說穿了,就算是讀了「天下第一系」台灣大學電機系,可能也沒用!
大學的科系讀了有沒有用?

根本的問題不在於這個系在教什麼?要問的是,真正學到的是什麼!
「台灣大學電機系讀了也未必有用!」

這話,是三十年前,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的高材生李家同,一再告誡我們的道理。

三十年前剛考進清大時,當時的工學院院長李家同就是學長傳頌的一個傳奇人物,台灣大學電機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據說還是李鴻章家族的後代,家世顯赫,學長們更傳說他在美國時因為研究成果太傑出,前蘇聯的格別烏(KGB)還會偷他的講義,拿到蘇聯當成蘇聯大學生的教科書……

我們並沒有被李家同教過,不過,工學院長室是在動力機械系館的二樓,一個早晨,我和幾位晚起遲到的同學匆匆趕往教室時,在系館大門差點撞上李家同,李家同並沒板起臉來訓人,反而口氣溫和地問我們是哪系的?

「動力機械系?還不就是機械系嘛!幹嘛要搞那麼複雜的系名,教育是靠唬人就可以的嗎?」李家同搖搖頭自言自語一番。還把我們找到他的辦公室,請我們喝咖啡。

那一天,李家同談起他自己的學習歷程,李家同說他在讀台大電機時,學的是「真空管」,他卯足勁學習,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天,雄心壯志以為可以大展所長。沒想到在美國讀碩士,「真空管」早就是歷史名詞,於是李家同又卯足勁研就當時最新的「IC」, 拿到了博士學位才又發現「IC」也過時了……

李家同問我們:「科技一日千里,學校學的都是已經成熟的學問,都是『過去式』,社會要的是前瞻的發展,要的是『未來式』,光在學校學的東西,你們以為真的會有用嗎?」

真的沒用耶,該怎麼辦呢?

看著我們狐疑不解,李家同才告訴我們說:「其實,大學真正要學的不是那些內容,而是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蒐尋資料的方法與思考邏輯的訓練。這四項越紮實,一輩子都有能力立刻學習,就不必怕大學學到的內容已 經沒有用了。」

當時,我們聽的懵懵懂懂,踏出校園二十多年,當年我們所學的航太內容,因政府放棄航太發展而無可用武之地。

二十多年以來,我們班五十幾個人幾乎都是「學非所用」,卻也有台灣的金控公司總經理、美國四大石油公司之一的東南亞區總裁、知名樂評人、快樂的農夫……以及各行各業中都還算足以糊口且小有名氣的人士。

同學相聚,聊起往事,我們才懂李家同的「讀到台大電機也可能沒用!」的意義,真的,不必去管是不是讀到那種「沒有用的三分之二大學科系」?掌握寶貴青春,能學到那「三分之一」的精髓,一生受用!

哪「三分之一」?對知識的好奇、理解問題的能力、蒐尋資料的方法、思考邏輯的訓練。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故事】舉手,代表你沒有放棄機會!

當你面對挫折的時候,當下的心境與念頭,將決定你的雙腳將走向何方。

生活中,有順心,有逆境。面對逆境,才是體力、毅力與智力的挑戰。

我非常認同,就算有名師指導,沒有認真的態度問學,最終失敗的還是自己。

很高興,閱讀這篇!
******

【肯舉手,機會就是你的】
作者:楊倩蓉

這是5年多前,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比爾·蓋茨)在北京演講前,幕後的一個小插曲。或許這個插曲微不足道,但是當時作為蓋茲身邊的董事長執行文膽,卻身感終身受益。康容今年4月正式來台上任,從2007年開始擔任蓋茲身旁文膽的他,當時才33歲,在全球微軟將近10萬名員工中,因為幽默的創意而被蓋茲選上。雖然能夠從此在這位世界首富旁邊工作,貼身觀察蓋茲的一言一行,但是要勝任這份工作,其實並不簡單;除了1年至少得幫蓋茲撰寫200篇的演講稿件,幾乎是每天都得寫完一篇,而且還得跟著蓋茲搭私人飛機到全球各地演講去,幫他搞定身邊所需的一切。

那一次,蓋茲準備上臺前,他照例先瀏覽一下康容幫他準備好的演講稿,結果,蓋茲忽然指出其中一頁統計數據詢問他,這些資料出處是哪裡?「當時我很有自信地告訴他,這些數據都是根據幾個最著名的分析師所分析的,而且我也跟我們公司的相關部門討論過才畫出圖表,」康容說。

但是,蓋茲卻反問他,這些是分析師在美國分析出來的數據,但是同樣的分析方式放到中國,做出來的結果是對的嗎?這樣的中美比較,你覺得是正確的嗎?
這番話聽得康容啞口無言,只得承認說:「大概是不正確的,那我把這一頁抽掉好了。」沒想到,蓋茲又搖搖頭說,他知道他的用意,從長遠的方向來看,這樣比較是沒錯的,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是有名的分析師提供的數據就立刻相信,要自己去思考,think為你自己。
雖然只是短短5分鐘,事後有很多人問他,被蓋茲如此毫不客氣地批評會不會難過?康容卻認為受益一輩子,他說:「一個這麼有成就的人,其實大可以就不用這張圖表,但是他卻願意停下來5分鐘教我該如何正確思考,我很感謝。」
這個真實小故事,不僅反映蓋茲是一位非常強調邏輯思考不被權威數據牽著走的人,也影響了康容。

紐約出生、父母都是來自台灣的他,深深相信:「我們無論生活或是工作都會發生無法控制的變數,但是個人永遠可以控制一件事,那就是你自己對這件事的感覺與反應。」「我比別人幸運,也很感謝!」這是康容面對任何事,經常掛在口中的口頭禪。
看待事情的方式,決定你的機會多寡 只要肯舉手,機會就是你的。翻開康容的學經歷,你會覺得他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父母是留學美國的華人,他個人擁有雙佛學位(哈佛與史丹佛),一畢業就在《TIME》(時代雜誌)工作,創下時代公司晉升最快的紀錄,後來進入微軟擔任資深產品經理,成為蓋茲的文膽,2011年及2012年擔任日本微軟總經理時,也讓日本微軟獲評為年度最佳表現分公司。

但是,短短的簡歷背後,不是幸運之神在眷顧他,其實,他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只是,他看待挫折的方式,比一般人樂觀。

高中時,他發現自己對微生物感興趣,未來想走醫生或是科學家這條路,於是他跑遍紐約各大醫院詢問醫生,是否可以讓他在研究室工作,得到的答案卻都是拒絕;一般人可能因此打退堂鼓,但是康容覺得自己本來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子,被拒絕是理所當然。
他不氣餒,持續探路,終於碰到一位肯提拔年輕人的醫師,讓他進研究室工作,結果他跟著這位醫師做了2年實驗,做出了成果,參加全美最有名的科學競賽時,得以入圍。
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當時競賽冠軍者可以獲得一家知名藥廠的實習工作,而康容在現場立刻舉手問:「我沒有贏得冠軍,但是我也想來你們公司可以嗎?」結果,他獲得了這份實習工作,用兩個暑假的時間,每天搭火車來回3小時去工作。
所有的機會,都是他自己主動投石探路的結果;因為提早開始探索,所以他在實驗室實習時想通了一件事,原來他比較喜歡跟人相處,因此放棄了科學的道路,進入哈佛時改念東亞研究。

在哈佛擔任最大服務性社團主席時,主動到中國城去教華人英文,自己找《TIME》當教材,用生活化的方式教英文;因為這個經驗,他在參加一次《TIME》的出版會上,舉手問臺上《TIME》的主管,是否考慮推出簡易版的《TIME》,這個市場不只學生,移民者也很需要。
這個創新的想法,立刻受到臺上主管的肯定,《TIMEFOR KIDS》這本雜誌因此問世,還沒畢業的他,也被這位主管延攬進《TIME》工作。

康容一直強調他只是多了運氣跟機會;但是所謂的機會,如果不主動去嘗試,是碰不到的;而所謂的運氣,如果不主動抓住,也還是空。

就像2007年,他主動抓住機會去面試擔任蓋茲文膽這個工作,面試官請他提出搞笑的創意,因為蓋茲兩年後即將在微軟退休,他反其道思考,認為全世界沒有人會同情最有錢的人,乾脆建議讓蓋茲幽默演出他在微軟最後一天的告別作,因而說服了面試官決定錄取他,開啟了他在蓋茲身邊七百多天的日子。

常有人問他,在這位嚴以律己也律人的世界首富旁邊工作,壓力不是很大嗎?更何況兩年多來,他幾乎沒休什麼假。康容反而這樣看待:「你在練功時,找到了非常厲害的師父,如果不持續每天練,失敗的是你,不是你的師父。

他在這位成功企業家身上學到邏輯思考的重要性。康容說,跟蓋茲開會,你的思考必須非常清楚,否則他會非常不高興,因為你沒有準備好。
很多企業家因為成功了,常常只相信自己的經驗,但是蓋茲卻非常樂意別人挑戰他的觀點,他不看年紀跟經驗,他看的是你的邏輯分析能力,如果有人能用非常清楚的邏輯證明他是對的,而蓋茲是錯的,其實他會非常滿意,因為他反而可以學到新的觀點。
面對失敗時的反應,決定你的成長速度。敢接受拒絕,就能再往前一步康容在面試新人時,喜歡問對方一個問題:「這輩子最大的失敗是什麼?」他感興趣的不是失敗的內容,而是面對失敗時有什麼反應?後來做了什麼事?學到了什麼?

他說:「就算是失敗,有時候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一個機會,這種控制自己換另一個角度的思維,是可以培養的。」他看過太多有能力的人,因為怕失敗,就算有機會也不敢主動去爭取,那麼,為什麼他敢去嘗試?

關於這一點,康容說他念哈佛大學時,有一位學長每次都能與不同的美麗女孩子出去約會,康容後來忍不住請教他祕訣,這位學長笑著回答:「很簡單,我願意問。」他說,這個世界上那麼多美麗的女人,不可能每個都交往,我常被拒絕,但那是她的損失,我照樣會再問下一個。
後來康容反覆思考,覺得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哲學,因為成敗與否,其實就是看你有沒有勇氣與動機去嘗試,如果完全不試,就永遠做不到。
失敗了又怎樣?即使他沒有走上科學家之路,卻學到了邏輯思考的重要,這種訓練反映在日後工作上,讓他在時代雜誌做《TIME作KIDS》新雜誌行銷時,可以一步步解決印刷到寄送中所有失誤的環節,把客訴從50%降到只剩下0.2%,因為他用邏輯思考重新改造物流程式,糾正錯誤。
碰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怎麼辦?「可能是我的皮比較厚吧!」康容哈哈大笑地說,他跟蓋茲一樣堅信一件事,那就是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願不願意去解決而已。

樂觀加上主動嘗試,這就是為什麼康容機會比別人多的原因!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故事】修自己的人生

日前閱讀商業週刊,戴勝益專欄引用成功的背後有四個要素:

  1. 財富成就。
  2. 快樂生活。
  3. 追求意義。
  4. 後世影響。
追求成功,這四點能夠並存最好。

我認為追求財富是許多人生活上的首要,其次能夠享有快樂生活。當這兩個滿足之後,轉進追求生命的意義,最後希望自己能夠對後世有所影響。

這簡單的四個要素,直到年逾45之後,方略懂。是晚,但也不晚,端視自己如何啟動任何一個要素的履行。


我今天分享這篇網文,也是著眼於修行自己的人生。很高興能夠閱讀此文。

******

【心靈成長修什麼?】

一、修格局
從思想層面上,可能很多人還不太能接受把格局放在第一位,覺得沒經歷過一些事,光有格局有什麼用?但經過這麼多年的轉換思考,我們發現格局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是生命的目標和大方向。所有一切的修為,都將圍繞格局來展開,沒有格局,談更多的人生境界毫無意義,是浪費時間。你跟一個天天只想混口飯吃的人談謙謙君子,談佛家境界,談道家法門,根本無異於對牛彈琴,費力不討好,可能你講一天,只要有人遞給他一個免費的午餐,他就會認為那個人比你好,是實實在在給了他好處的。沒有格局的人,多說無益,修再多,還是會畫地為牢,難以突破自我設限,換個角度看也是緣分還沒到。修行,首先會給你的人生定位,找到你想要的人生境界,再來談接下來的方向。這個前提,和你是不是老闆沒有關係,和你有沒有錢沒有關係,和你請不請客吃飯沒有關係,因為最終我們要的,是一起攜手同行的同道,你可以身無分文,也可以有很多生命故事,更可以對我們挑三揀四,只要你是一個想要擁有更多生命智慧的人,積極上進的人,懂得自然大道和稍微有點開悟的人,我們都可以互相交流往前走,可以在人生路上攜手同行。


二、修智慧
巧言令色鮮矣仁,太熱情太能說會道,會讓人感覺到害怕,不真實。太謙卑,太客氣,會讓人覺得你沒有真本事,虛偽。那怎樣才能在社會當中被人尊重,被人記住,被人理解,被人認同,這個就需要靜觀其變,需要有閱人的本事,需要有生命的智慧。人生只有一次,樹死留皮,人死留名,不求標榜千秋,至少在生命的旅途中學習後少走一些彎路,好心能得到好報,就是需要不斷地修為自己智慧的。知道怎樣說出自己的心中之話,交到心中之友,活出自我,這一點,需要用智慧來平衡。


三、修悟性
佛家講開悟,道家講得道,儒家講修齊治平,人生歲月漫漫,處處是法門,什麼時候該修哪一家,不是每個人都能分清楚講明白點的。要修,就要修悟性,從根源上修明白,把宇宙大道,人生哲理修的能為你所用,能從一件小事一個眼神一粒米飯中引發人生的思考,分辨事物的對錯,選擇區分走勢大方向。


四、修人生觀念
綜合所有的宗教智慧,再回過頭來看當下的人生目標,你會發現前世今生的系統參照系都是發自於當下,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念頭每一個生髮,即決定前世也影響來世,所以在人生的世界裡,善終,就是最高境界。所有的情感,行為,念頭,因果迴圈,都導向善終這個結局。不是在來世,不是在前世,而是在今生,在你的心靈深處。一個念頭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命走勢,一個惡行可以影響幾代人的生髮,這和宗教無關,和生命品質有關,但很多人還沒有徹底明白,為什麼會影響得如此深遠,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引發未來的生命大循環。人生的觀念,對愛的理解,將決定你一生的生命品質,將決定你的後代,你的成就,你的影響力。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念,決定你這一生的信仰,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的態度,是否正確,決定你這一生過的幸不幸福,快不快樂。


五、修定性
在方向明瞭,觀念正確後,每天你將面臨同樣的生活模式,越來越簡單的生活規律,怎樣在這種模式中生髮生命的極樂,需要修定性,在當下定下來,堅持簡單重複的生活,然後生髮樂趣。


六、修創造力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用來約束沒有道德的人,道德是普通人參照標準,是用來衡量日常行為舉止,創造力是高於道德之上的生命力量,直接挑戰暗物質,推動人類發展,既不受法律約束,也和道德無關,生髮於無形,超然物外,擁有這種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聖人,真人,活菩薩,他將改變人類的命運,成為新的救世主。


七、修無為之心
無為而無不為,進入虛空,虛無,太虛境界,儒釋道的核心都是這個體系,是修到什麼都了然接受,什麼都看透經歷,以不變應萬變。


從這7點入門,從個人影響力和大方向著手,以點帶面,先有我,而後有家,而後有國,而後國泰方能自安,先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君臣,而後一團和氣。

很多人現在不能自得其樂,不能心平氣和,不能擺脫糾結困苦的心態,是沒有找准修煉的方法,沒有端正修為的大方向,更有的趨於小道,忽視了格局,還有的家庭事業一團糟,是根本沒人教他生命這條路該怎麼走,一路折騰,鬧得雞犬不寧,也有的學佛學道,卻不知為何而修,不知修了何用,只知道要放下,卻不知怎樣拿起……

大丈夫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只要找到方法,形成自己的小宇宙,懂得中庸與平衡,沒有過不了的坎,沒有修不完整的人生,時間這麼長,總有辦法讓自己開心的同時讓大家都開心。

總之,心靈成長是生命的樂趣,是生命的平衡,是生命的取捨。他可以叫中庸,也可以叫大樹,都是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有些人只看到了地上的沒看到地下的會失敗,有的人只看到地下的沒看到地上的,也不會成功,只有陰陽互利,中庸致和,方能長久。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故事】你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

這一個故事,來自網路郵件。

我以最後一句『你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為起點,捫心自問。並且以原文標題為終點,『沒人能阻止你選擇卓越』,自我惕厲。

你選擇 good or poor?還是選擇Good or Excellent?

選項不同,帶來不同的結果,你說對嗎?
******
本文的標題:沒人能阻止你選擇卓越

一個郵差故事改變了美國兩億人的觀念--一次遇見弗雷德,是在我買下新居不久。

遷入新居幾天後,有人敲門來訪,我打開房門一看,外面站著一位郵遞員。

「上午好,桑布恩先生!」他說起話來有種興高采烈的勁頭:「我的名字是弗雷德,是這裡的郵遞員。我順道來看看,向您表示歡迎,介紹一下我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對您有所瞭解,比如您所從事的行業。」

弗雷德中等身材,蓄著一撮小鬍子,相貌很普通。但儘管外貌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他的真誠和熱情卻溢於言表。
這真讓人驚訝。我收了一輩子的郵件,還從來沒見過郵遞員做這樣的自我介紹,但這確實使我心中一暖。
我對他說:「我是個職業演說家,這算不上真正的工作。」
「如果你是位職業演說家,那肯定要經常出差旅行了?」弗雷德問我。
「是的,確實如此。我一年總要有160到200天出門在外。」
弗雷德點點頭繼續說道:「既然如此,如果你能給我一份你的日程表,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可以把你的信件暫時代為保管,打包放好,等你在家的時候再送過來。」
這簡直太讓人吃驚了!不過我對弗雷德說,沒必要這麼麻煩:「把信放進房前的信桶就好了,我回家的時候再取也一樣的。」
他解釋說:「桑布恩先生,竊賊經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現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你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弗雷德比我還關心我的郵件!不過畢竟在這方面,他才是專家。
他繼續道:「我看不如這樣,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裡面,別人不會看出你不在家。塞不進郵箱的郵件,我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從外面看不見。如果那裡也放滿了,我就把其他的信留著,等你回來。」
此時我不禁暗自琢磨:「這人真的是美國郵政的僱員嗎?或許這個小區提供特別的郵政服務?不管怎樣,弗雷德的建議聽起來真是完美無缺,我沒有理由不同意。」
兩周後,我出差回來,剛把鑰匙插進鎖眼,突然發現門口的擦鞋墊不見了。
我想不通,難道在丹佛連擦鞋墊都有人偷?不太可能。轉頭一看,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了,下面還遮著什麼東西。

事情是這樣的:「在我出差的時候,美國聯合遞送公司(UPS)誤投了我的一個包裹,給放到沿街再向前第五家的門廊上。幸運的是,我有郵遞員弗雷德。」
看到我的包裹送錯了地方,他就把它撿起來,送到我的住處藏好,還在上面留了張紙條,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又費心用擦鞋墊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弗雷德已經不僅僅是在送信,他現在做的是UPS份內應該做好的事!
他的行為使我動容。

作為一個職業演說家,不管是在客戶服務還是一般的業務中,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並指出服務品質量上的問題。

但要找到優秀的例子,甚至是稍堪稱許的,都要困難得多。

但弗雷德卻是一個金光燦燦的例子,人性化的貼心服務正該如此,他為所有渴望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樹立了榜樣。
由於弗雷德的榜樣,我開始把他的事跡拿出來,在全國各地舉行的演講與座談會上和聽眾一起分享。

似乎每一個人,不論他從事的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不論是在高科技產業還是在醫療行業,都喜歡聽弗雷德的故事。
聽眾對他著了迷,同時也受到他的激勵與啟發。

回到住地,我偶爾有機會轉告弗雷德他的事跡如何激勵著別人。

我告訴他,有一位灰心喪氣、一直得不到老闆賞識的員工,寫信給我說弗雷德的榜樣鼓勵她「堅持不懈」,做她心裡認為正確的事,不計較是否能得到承認和回報。

我還告訴弗雷德,在一次演講之後,一位聽講的經理人員把我拉到一邊,對我說他現在才認識到,原來一直以來自己事業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弗雷德」。

他相信,在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裡,每個人的奮鬥目標都應該是傑出和高品質。

至於我本人,則希望以更正式的方式對弗雷德的傑出服務表示謝意。

耶誕節臨近的時候,我在郵箱裡給他放了一份小小的禮物。

第二天,我的郵箱裡有一封不同尋常的信,上面貼著郵票,可是沒蓋郵戳。
我看了一下回執,發信人是郵遞員弗雷德。
弗雷德知道把未經郵局投寄的信私自放入郵箱是違法的。
所以,儘管是他本人把信從自己家送到我的住處,他還是在信封上面貼上郵票,使其合法。
信的內容摘錄如下:「親愛的桑布恩先生,感謝你送我的聖誕禮物……你在演講和座談會上提到我,真使我受寵若驚。我希望自己能一直提供優秀的服務,你真誠的,郵遞員弗雷德。」
接下來的十年中,我一直受惠於弗雷德的傑出服務。
一旦信箱裡的郵件塞得亂糟糟,那準是弗雷德沒有上班。
弗雷德為這條街的住戶服務時,我的信件總是捆紮整齊的。
一直到今天,我也無法說清,弗雷德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

我知道,額外的優秀服務並未給他帶來更高的收入;我猜測,他也沒有因此得到僱主的特別賞識或提拔(如果有,我也從沒聽說)。
據我所知,他也沒有私下參加過任何特別的培訓或激勵計劃。
我能確定的一件事是:弗雷德和他工作的方式,對於21世紀任何想有所成就、脫穎而出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最適用的象徵。
真理是可以傳播的,我從弗雷德身上得到幾點啟發,這些啟發對於任何行業中的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
不怕你所工作的機構有多龐大,甚至也不怕它有多麼糟糕,個人在這個機構中,永遠能有所作為。

上司可能對員工出色的表現設置障礙,或對之視而不見,或者不能充分賞識和鼓勵;也可能,上司願意對員工進行培訓,改善他們的業績,並給予獎勵。
但不管環境的利弊順逆,最終,超卓的工作表現,還是員工自己抉擇的結果。
想一想,你在工作中為顧客和同事帶來了喜悅,還是給他們增添了煩惱?
你是幫助自己的組織與其目標更近一步,還是與它背道而馳?
你的工作表現是因循普通,還是超凡脫俗?
你是減輕了他人的負擔,還是給他們添加了累贅?
你願襄助他人脫穎而出,還是願意拖人家的後腿?
沒人能阻止你選擇卓越。

在每一天結束之際,關鍵的問題只有一個:「你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